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资金,但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普遍受到筹资问题的困扰,特别是出于发展中的小企业,筹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内外的专家跟学者们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了得出了不同的筹资方法和理论。
对于企业筹资理论的研究,以杜兰特(Durand,1952)为主,创立了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针对企业筹资方式的研究,以罗比切克、梅耶斯、考斯、鲁宾斯坦、斯科特为代表,在“MM”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平衡理论。其理论认为,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免税优惠或负债的最大值关键因素是债务上升而形成的企业风险和费用[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②外源融资;③间接融资;④直接融资;⑤债券融资;⑥股票融资[3]。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在选择筹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筹资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权筹资的顺序。1994年,Banerjeel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提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Phillp.Stranllan和JamesWeston在1998年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体系的培育和发展[4]。
国内研究方面,林毅夫(2001)和李永军(2001)张捷(2002)、在《经济研究》发表题为《中小金融机构发燕尾服与中小企业融资》一文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现状的不适应,并提出逐步建立以非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竞争性金融体系。陈玉成(2007)发文《金融危机下重庆房地产公司筹资问题及对策》在对房地产企业筹资渠道的分析中,阐述了目前企业融资的几种常见渠道:增资扩股,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合作分成(包款合作建房、远期以物抵偿、销售分成、利润分成等)而且针对这几种渠道的优缺点做。出了详细分析。秦宏岩(2011)在2011年《中国集体经济》第19期撰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认为我国中小企业通常实力较弱,资信程度不高。这些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存在于多方面。以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家学者关于筹资的观点,虽然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但由于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仍需完善或者发展。本文在参考一系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一些专家学者的经验,根据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筹资问题,采用了比较法,列表法,个案研究法等相关手法,做出自己的一
些建设性建议。以下还有近些年我国学者对于筹资会带来的风险做出的不同见解:
俞小明(2003)中小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积累不足,且大多属于劳动密,集产业,大多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经营资金的能力,较差,缺乏融资意识和风险控制理念,由于欠资过多,使得其信用急剧下降,一般利用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进行短期资金的筹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贷款,需 求 具 有 急、频、少、险、高 的 特 点 :①急,即贷 款 要得 急,且多为需求急迫的流动资金贷款;②频,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频率高;③少,即中小企业每次贷款的 金 额 小,需 求 量 少;④ 险,即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信贷风险较大⑤高,即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高[5]。
曹邦英 刘军 金希萍(2006)在阐明负债筹资风险含义的基础上对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韩国大宇集团与中国郑百文案例进行辅助论证。指出负债筹资有利有弊.一定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与控制。还提出了制定专门的负债还债计划,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加速资金周转,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等对防范负债风险的作用。
梁惠莉 许世英 (2007)梁惠莉对加强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建立银行监控机制,合理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合理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许世英还提出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债务安全。
李亚光(2009)分析了上市公司筹资风险预测方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了运用负债筹资风险主成分预测模型和负债筹资风险逻辑回归预测模型两种预测模型,以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对以上两种模型预测结果的修正。
马妙娟(2010)认为财务指标在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变现能力指标、负债比率指标、运营效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都是筹资决策,风险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重视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刘淑芸(2011)分析了如何用财务指标评估筹资风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这些比率都可以评估筹资风险。
1.3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公司筹资方式是指公司筹措资金时所选用的具体形式。公司对于不同渠道的资金可以用不同方式筹集,而且对于同一渠道的资金也可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筹资方式是指可供公司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筹资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如何针对客观存在的筹资渠道,选择成本,提高筹资效益。目前我国公司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合理的筹资方式进行筹资,降低筹资。
(1) 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指公司通过协议等形式吸收投资者直接投入资金的筹资方式。
(2) 发行股票。发行股票指股份公司通过股票发行筹措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3) 发行债券。发行债券指公司按照债券发行协议通过发售债券直接筹资,形成公司债务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4) 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是指公司按照借款合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而获得债务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5)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公司通过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商品交易行为获得债务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6)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公司按照租赁合同租入资产从而筹措资金的特殊筹资方式。
其中前两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利用后四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债务资金。
1.4企业筹资的风险与影响因素
公司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公司因借入资金从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公司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公司在筹资、投资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没有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资金步骤是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起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公司筹资资金是为了提高生产规模的发展,获取最大的利润。筹资资金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生产利润,必然就会提高筹资资金所承受地按期还本付息,由于公司借款利息率与资金利润率这两部分的条件不能充分的得到肯定,从而使得后者利润率或许大于或小于前者利息率。假如公司决策正确,管理有效,一定会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与生产结果,使公司的前者利息率大于后者。而且在宏
观环境的影响下,经济形势的千变万化是很难预料到的,公司与公司的商业争斗也是进一步激化,这些因素会影响决策者的发挥策略,影响工作计划的有序进行这样就出现了筹资资金的生产利润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肯定,接着就出现了筹资资金的风险[6]。
现代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比较标准,必然作出不同的评价。而且由于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特点各不相同,因而企业在选择某种筹资方式时,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来合理地进行选择,在选择时应结合下列因素:
筹资数量,筹资数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的多少,它与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成正比。企业必须根据资金的需求量来合理的确定筹资数量。
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资金使用者向资金所有者和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资金成本作为一种耗费,最终要通过收益来补偿,体现了一种利益分配关系。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不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不同的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差别较大,同时不同筹资方式的税负轻重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资金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方式,它是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结构决策的依据。从三个方面看,首先个别资金成本是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依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选择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其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时衡量资金结构合理性的依据,衡量资金结构是否最佳的标准主要是资金成本最小化;最后,边际资金成本是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筹资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与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密切相关,调控财务风险就是要调节各种具体资金来源的比重。最显著优点是在总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股权资金收益率的加速上升。股权资金收益率的提高,即意味着每股收益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导致企业价值增大。另一优点是通过负债筹资可以保证控制权不被削弱。这一特点对股本比较小的企业尤为突出。缺点有二:一是给企业带来偿债压力,如果企业负债过大,在资金使用不当时,就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负债所带来的财务失败的可能性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低资金成本所带来的好处。二是,一旦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低于负债成本率,负债的存在将会导致企业的股权资金收益率低于资产收益率,因为此时企业必须用股权资金赚取到的收益去支付负债利息,更有甚者,当企业总资产赚取的收益还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