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根据P=IR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实际功率大的灯泡较亮。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15.【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
A、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并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两端电压一定,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故A符合要求;
B、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并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并联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一定,所以干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故B符合要求;
C、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串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分压原理,压敏电阻的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故C符合要求;
D、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串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分压原理知,压敏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D不符合要求。 故选:D。
搞清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阻并联的规律及分压原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对每个电路逐一分析,确定答案。
本题考查运用电阻并联的规律、电阻串联的规律、欧姆定律及分压原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较强。 16.【答案】B
【解析】解:
A、测电笔的用途是辨别火线和零线,不能判断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故A错误; B、若氖管发光,说明试电笔接触的是火线,电流需要经过人体形成回路,即人体成为了电流的通路(但电流很小),故B正确;
C、笔尖、电阻、氖管、弹簧和笔卡是导体,外壳是绝缘体,故C错误;
D、在两种使用试电笔的方法中,手指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或笔卡),甲图手没有接触笔卡,使用方法错误;乙图手接触了笔卡,使用方法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1)测电笔的用途:辨别火线和零线;
(2)正确使用测电笔: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3)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4)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 本题考查测电笔的正确使用,以及导体绝缘体,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AB
【解析】解: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A正确;
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颗粒,不是分子,故C错误;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动理论内容较简单,但要知道它们各自的现象。特别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本题是一
第13页,共20页
道基础题。 18.【答案】AC
【解析】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减小,则滑片左侧的电阻丝应接入电路(即一定要接A接线柱),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故M接A,N接D或C。 故选:AC。
灯泡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变大,即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移动方向判定其接法。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属于基础知识。 19.【答案】ABC
【解析】解: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是真实存在的,故A正确;
B、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引入的物理模型,是虚拟的封闭曲线,故B正确;
C、根据奥斯特实验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C正确; D、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所以指南针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地磁的南极即地理的北极,故D错误。 故选:ABC。
(1)磁体周围和通电导体周围都存在磁场;
(2)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分布引入的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
(3)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指南针指南北就是受到地磁场的影响。 本题考查了磁场和磁感线的特点,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用磁感线描述磁场采用了模型法,属于电磁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0.【答案】BC
【解析】解:
沏茶时,杯子上部的温度低于杯中水蒸气的温度,杯内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的内壁上,从而出现水雾;故A错误,B正确;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表面上的水吸热又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是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21.【答案】CD
【解析】解:A、首次通过本实验揭开电与磁关系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A错误; B、当直导线通电时,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会发生偏转,不会悬浮起来,故B错误;
C、小磁针偏转,能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小磁针用于检验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磁场,故C正确;
D、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N极的指向改变,故D正确。
故选:CD。
奥斯特实验通过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
第14页,共20页
关。
本题考查了磁场的性质是对放在磁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更加深入的研究了电流的磁效应,在物理学习中不能只注重了结论的学习,还要注意方法的学习。 22.【答案】ABD
【解析】解: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在表格中记录第一组数据后,为得到更普遍的规律接下来应该更换两端电压不同的电源,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然后分析数据,这样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故C可以达到目的,操作不能达到这个实验目的是ABD。 故选:ABD。
无论做什么实验,实验结论一定要具有普遍性,因此在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需采用不同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时要选择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才能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3.【答案】电压电流都提高 4 减小放电电流 变小 电压电流都提高
【解析】解:
(1)根据Q=It知使用时间t===4h;
(2)根据Q=It知,在手机电池的容量一定时,手机开启省电模式,降低屏幕亮度可以减小放电电流,从而延长待机时间;
(3)观察图线2,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量与充电时间不成正比,且随着时间的变成,充电量的增加变慢,说明充电速度是变小的;
(4)由短文信息结合P=UI可知,提高充电的电压或充电的电流或电流和电压同时增加,都可以增大充电功率。
故答案为:电压电流都提高;(1)4;(2)减小放电电流;(3)变小;(4)电压电流都提高。
(1)根据Q=It计算出使用时间; (2)根据Q=It分析解答; (3)根据图象分析解答;
(4)根据P=UI知有三种提高快充功率的方式:①电压不变提高电流(低压高电流);②电流不变提高电压(高压低电流);③电流和电压同时增大。
本题以对手机电池快充为情景考查了对电功率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
24.【答案】解: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后,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I=可得,R1两端的电压:
U1=IR1=0.2A×20Ω=4V;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 U2=U-U1=12V-4V=8V;
由I=可得,R2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 R2===40Ω。
答:(1)R1两端的电压U1为4V; (2)R2此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40Ω。
第15页,共20页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两端的电压;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2的阻值。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25.【答案】解:(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3A×20Ω=6V;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R2中的电流: I2=I-I1=0.5A-0.3A=0.2A, 电阻R2的功率: P=UI2=6V×0.2A=1.2W。 答:(1)电源电压为6V; (2)电阻R2的功率为1.2W。
【解析】(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R2中的电流,利用P=UI求出电阻R2的功率。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不是很大。 26.【答案】36 2018.6 2049 负
【解析】解:
(1)图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其示数为36℃; (2)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kW?h,数值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电能表的示数为2018.6kW?h; (3)由图可知,变阻箱的示数:R=2×1000Ω+0×100Ω+4×10Ω+9×1Ω=2049Ω; (4)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左端的N极,可以判断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所以电源的右端是正极,左端(A端)是负极。 故答案为:(1)36;(2)2018.6;(2)2049;(3)负。
(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2)电能表的计量单位是kW?h,数值的最后一位是小数;
(3)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用“△”所对的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他们相加; (4)电磁铁的N极和S极通过安培定则进行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电磁铁的N极。
(1)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电能表、电阻箱的读数;
(2)知道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磁极、小磁针的磁极、磁感线中的任意一者,都可以根据磁极间的作用和安培定则判断另外几者。 27.【答案】可以 1 0.28
【解析】解:
(1)由图知,若将连接电源负极相连的导线与滑动变阻器的a接线柱相连,变阻器串联入电路中,且符合一上一下接入的要求,所以这样的接法可以。
(2)由图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由图乙知,电表都选用小量程,电压表分度值为0.1V,电流表分度值为0.02A,此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电流大小为0.28A,所以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第16页,共2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