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该节课是本单元中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碱化学性质的学习基础。虽然溶液单元在整个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后半部分出现,但在先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等溶液实例,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也随处可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加强与学生所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3、解决措施:通过实验配合动画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形成溶液、溶质、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液概念形成的过程,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
抽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
(2)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物
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展示浩瀚大海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2.语言:盐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呢?引入课题---溶液的形成。 【学生活动】
感知体验,从熟悉的自然情景引发思考,感受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设计意图〗
用图片引入,由熟悉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水的溶解能力很强,又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 新课学习 1.溶液的形成
(1)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的现象
试管已装入少量①蔗糖、②食盐、③感冒冲剂、④泥土。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约5mL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提示:(1)5mL,用胶头滴管加2-3次。
(2)胶头滴管管口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液体 3
【教师活动】指导、提示
①提醒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学案》。 ②指导学生实验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③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后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分享
①蔗糖+ 水 是否澄清透V 明 液体是否有X 颜色 4
③感冒冲②食盐+水 剂+水 ④泥土+水 V V X X 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