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蓦然回首,往事非如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2:49: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又是一个冰冷的寒冬腊月。阴冷凄厉的北风,呜呜地在高空颤鸣。遮蒙在北窗竹栅上的那方塑料薄膜,“吧嗒吧嗒”拉风箱似的,一张一翕喘着粗气。当作屋梁的三截腕儿粗细毛竹,也忍受不住凛冽北风的肆虐,“剥剥”地爆出骨裂声。一股股寒气,放肆地从屋面瓦片和芦席缝窜入,狡猾地从门窗隙和墙砖缝钻入。低洼潮湿冰冷的泥地,渗冒着逼人的寒气,脚趾冻得红肿疼痛。就连悬吊在毛竹梁下的灯泡,孤零零的,昏黄的灯丝一闪一烁,仿佛也快要熄灭,真令人揪心。天冷,牛也冷。那几头牛,低低的反刍咀嚼声里,夹杂了“呼哧呼哧”沉重的叹吁;弥漫着屎尿腥臭的热气,从既没砌“壁山头”、也没草帘子遮挡的隔壁传来。声相闻,气相薄。虽无灵犀一点,竟也声息相通啊。严寒的夜晚,冻得人坐不住。即使钻进床褥下铺了厚厚干稻草的被窝,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终于,我陷入了无尽的深思。纷乱无端的思绪,从无垠缥缈中纷至沓来,飞掠而去,瞬间却又折返而回,在脑海深处,渐渐浮出并清晰起来……我记得:读完当天报纸上评《海瑞罢官》的长文,又像往常一样上晚自习课。谁也没料到:这就是“山雨欲来”的先兆。我也清楚记得:全文广播那张大字报的时候,我(班长)正和全班同学参加农忙劳动(不知何故,那些天没有一位老师带领我们劳动),准备参加升学考试。风云突变,狂飙横扫天下。在狠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狂潮中,我亲手撕毁了自己的品学兼优“三好学生”证书。我更清楚记得:没有了升学,没有了就业,城市里社会上游荡着成千上万学生青年。六八年夏,学校传达室,那位老师一边抓着电话机话筒,一边沙哑着对我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表现好,二年三年,抽上来……”再没有学习动员,再没有游说鼓动,天真幼稚毫无社会阅世经验的学生娃,就凭“表现好”这句话,溶入了茫茫人海,踏上了漫漫人生旅途。没有一家农户肯招留。农民讲实在,他们抱猪崽养羔羊,会看牙口。第一个夜晚,驼子桶匠家,待收拾了碗筷,就在当作餐桌的长条櫈上将就(马虎)了一宿。在养猪场的河塘滩边,生产队填土搭建了两间牛棚,就把原来“两头牛,拴一间”的方案推倒重来。结果为土著四头牛挤一间,腾一间安置外来的我。老牛很无奈,逆来顺受。也许牛通人性:讲政治懂政策。但是,我安居下来后,常常听见它们忿忿的“哞哞”声。第一年,冬日里的一天,我把潮冷的被褥挂在屋外窗门前晒。这些芳邻也实在不客气:在被褥上,用它们壮实的臀部放肆地磨蹭,用它们有力的尾巴尽兴地挥甩,激情创作印象画抽象画。在它们想来:吾,乃脊椎动物;彼,亦脊椎动物耳。彼此彼此。同一窝檐下的兄弟,尔掠我粮草,侵我领地。是可忍,孰不可忍。俺蜷缩在烂草屎尿堆里;今日俺所作勾当,乃“礼尚往来”也。兄弟,“苟富贵,无相忘”耳,尔知之乎?哞,哞——这年冬天,过春节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不知是挤压有余,还是怨愤过度,一头犍牯牛,我的近邻,匆匆辞世走了。我住的这一间,本来就安排拴牛,面积结构当然和隔壁一样(要说差别,也就是安了一堵门装了一扇窗):四米进深三米宽,细毛竹当梁竹梢作椽,芦苇席上铺瓦。前南后北,壁上留有小方桌大小一方为窗,南面窗安玻璃,北面则是竹爿为栅,用塑料薄膜遮蒙其上。风一吹,它就“吧嗒吧嗒”地很会唱,使人不寂寞。在屋的前半间,安置卧:用树桠枝二截,竖埋于地,另用一截架其上,铁丝缠绕绑固;另一端亦同样。再用竹榻横放其上。屋的后半间,安排吃:砌一土灶,灶前放一小水缸,无缸盖。灶膛旁侧,蓬蓬乱草,且作烧柴。既考虑到吃,又准备了睡:安置工作,顺利妥善完备。在这里,插一段“牛鬼蛇神”的事:我安居下来没多久,又来了一位新坊邻:高颧骨,猴瘦脸,背微驼,四个衣兜的中山装。不知犯了啥,当“牛鬼蛇神”被撵了来,可他却不住牛棚。这次,掌握政策的人们,让几头正长膘的“架子猪”,遭扯前耳拽后腿的,赶到别的圈栏。这些八戒悟能的徒儿徒孙“哇哇”直嚎,反抗激烈。但是,纵有祖传的武艺,也犟不过强制动迁。在猪粪猪塮还没扒净的圈栏里,他被安置了。不过,第二年秋就离开了,他虽然只拿生活费,但户口粮油没有迁。(补:九十年代,曾与之说及此时此事,竟如揭疮疤,违莫如深。唉,人啊人!)区区牛棚,乃安身立命之地。我购来红色油漆,在屋子外墙和门口的门板上,恭恭敬敬,工工整整地写

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学还是要办的”两段最高指示。天天虔诚,日夜自励,决心要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所受的教育决裂,脱胎换骨。开始“稼穑学耕耘”生涯:江南春早,草长莺飞。驱牛犁耙地,开耕做秧田。草帽套头顶,裤管卷过膝。左手牵牛绳,右手扶木犁。晨出闻鸟噪,暮归沐清辉。含辛茹苦,春华秋实。霜降冬至,寒风骤起;陌上林下,黄叶纷飞。踩薄冰,踏严霜,凌波一叶扁舟,撑篙罱泥。三夏双抢,挑担踉踉跄跄,气喘吁吁,急步赶至谷场,汗水湿透衣裳;解抽担绳回田头,当空炙骄阳,前襟与后背,渗出水纹盐花。放工进门,清水盖冷镬头,不等米粒全涨开,捞到碗里就咽吞——要赶出工(有一次,到就设在生产队的公社食堂,欲临时解决中饭,结果被赠以白眼,拒之门外。特殊年代,人更无恻隐之心)。寒冬腊月,挖泥开河修水利,筑堤围海造良田:绘宏图,敢教旧貌换新颜啊。数年间,与村民一起,躬耕于垄上,争食以黄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深知稼穑之艰辛、民间之疾苦。寒暑劳作,风雨磨砺,文弱书生,平添几分乡野粗犷之气。世事沧桑,世态炎凉,一窥乡村小吏势利虚伪、冷酷狡诈和徇私枉法的丑恶,亦洞见贪婪自私人之本性。数年间,已有不少人上学招工进了城,插队知青总算有了盼头。然而,覆水难收:全大队一个名额,僧多粥少,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谈何容易。第一个去上学的,是当地中学校长的女儿。接着几年的名额,被当地有盘根错节社会关系的青年占了。我们深深记得,那一年出了社员伤亡事故,那几个领导就用大学招生名额作筹码,赠给死亡者家中儿子作安抚,摆平了事。让这个连0.5+1/2小数分数都不会运算的“学员”,要堂而皇之地在科学圣殿大搞“斗批改”。苦苦熬等的插队知青,血脉贲张,仰天长叹。七一年、七二年,我曾在中学代课执教、“传道授业解惑”。在所教的七四届学生中,就有人凭家长是公社干部的家庭背景,下乡一年半载,就进了大都市高等学府(补注:七八年春,曾邂逅于桂林路师院东部食堂)。夜已深了。凌冽寒风中,可以听到河塘滩边树枝断裂声,又传来猪圈里又饿又冷的猪群“嗷嗷”声,隔壁老牛拉屎撒尿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已记不起是哪位先贤前圣说的了——我只能佝偻身子,蜷缩一团。呼呼寒风,时而呜咽低鸣,时而凄厉颤叫。北窗上那方薄膜,随着风力,也忽高忽低地“吧嗒吧嗒”,如泣似诉。我凝望着悬吊在屋梁下微弱的灯光,忽然想:贝多芬也许就是在这样黄昏,围着小壁炉,聆听着神灵的泣诉,猛力敲击《命运交响曲》的音符吧?天苍苍,野茫茫,路在何方……夜寒无眠,刻骨铭心。口占一绝,难紓郁情。早春二月喜来临尔辈何甘藜藿氓择木展翼登绿枝留言举箸笑书生岂为沦落稻粱谋但俟濯涤沧浪清远涉著鞭茫茫道何时花重锦官城二平地一声震天响。七七年十一月,广播消息:恢复高考。当时,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满怀激情,放声高歌:拥抱这“科学的春天”。莘莘学子,苦等苦熬十年,业余复习文化知识时间,却仅仅一月。昔日学友,乱纷纷找书籍资料。我平生所爱,唯书而已:当年学习用的教科书,甚至连数学《习题集》、外语《语法书》《最低词汇量》都还在——文化科学知识,是人类进步结晶啊。我至今犹记:《语文》卷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我选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吗》。辍学十年,沦落底层,其间亦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采民风,记世事,阅沧桑,笔耕不辍。阐述论证该文题,还巴不得淋漓挥毫,一吐为快。丁巳(1977年)秋闱,翌年五月,春风拂晓,花开香溢。忆及当年寒夜孤灯,牛棚赋诗;苍天不负,果有今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之时,扬眉吐气。《准考证》《录取通知书》亦显弥足珍贵。办理入学手续迁粮油户口时,蓦然回首,十年沧桑,一腔悲怆:青春年华,蹉跎岁月。咀嚼坎坷艰辛,体味冷暖人生。先哲有言:悲剧,乃将“美好”撕毁给人观看。回首往事,正如歌辞所言:万语千言结心头,欲说还休。依依别诸友,匆匆理行箧。挥毫成句留箧底,以壮行色:咏怀光阴瞬息过举笔歌咏怀青春逝年华自忆且自勉启蒙是非辨结伴幼儿园求学颇勤奋举旗鼓乐前习辞与数演短短九年浅神州多风云陶冶大自然蓓蕾绽丛中稼穑学耕耘早方驱牛西晚犹插禾东窘迫寄牛棚寒夜赋孤灯浩然呼正气冀俟沧浪清幸至脱颖日忝列学子中东风枝头绿豪言寄霄重三时过境迁,人生易老。随着时光流逝,脑海深处的许多记忆,渐渐淡漠甚而消失殆尽。但是,人生旅途的坎坷,

又岂能容易忘却。忆及彼时磨难,每每难以平静。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也不是为写《一个人的遭遇》而假语村言,此乃坎坷沧桑留下的心灵烙印。每次阅读《浮生六记》,常喟叹:若有此文笔,必著《牛棚记冷》一章也。“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近读《寒窑赋》,见先贤当初贫困寒贱,坎坷窘迫,寄人篱下,受尽白眼,亦有切肤之痛也。艰难困苦,固然能磨炼人造就人,但是,一味地受诸愚昧落后艰难困苦的环境,也会消磨人扼杀人而误尽苍生。我曾撰《坎坷能激思力忧愤必吐胸臆》,录其数语,赘附于下,以作煞尾: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下》)“困于心,衡于虑,而为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古之为诗者,必有独到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学,轮困逼塞,偃蹇排奡,人不能解而己不能自喻者,然后其人始能为诗,而为之必工。”(钱谦益《冯定远诗序》)今人钱钟书在《诗可以怨》中亦引“鸟激则能翔青云之际,矢惊则能逾白雪之岭”、“蚌蛤结疴而衔明月之珠”众多比喻,阐述“因激以致高远”、穷困忧患能激励人之才华。坎坷兮能激思力,忧愤兮必吐胸臆。纵观古今,挫折和困顿,痛苦与不幸,或许是一种人生磨炼,更是艺术创造的材料和精神财富。试想,设若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穷困,哪有变通之思、否极泰来之达;若无“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卑屈耻辱诸心灵创伤,岂能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境,亦哪能艺术地再现一幕幕“人间喜剧”。然而,尽管古今众多文人学士皆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能磨炼人才,但是人们仍普遍渴望良好的生存环境,顺利的发展历程。求逸富,思安顺,人常情。默存老人朗声说道:“没有人愿意饱尝愁苦的滋味——假如他能够避免。”(钱钟书《诗可以怨》)“贫穷妨碍成长”。这古希腊谚语,莫非亦是真理。

搜索更多关于: 蓦然回首,往事非如烟 的文档
蓦然回首,往事非如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n5w0wx0a9y6ym8bd2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