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等离子的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
对稳定,C正确;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2. C 【解析】 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淀粉的消化是在消化道中;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发生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
3. C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 A 【解析】 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错误;内环境发生变化后,机体自身会通过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5. D 【解析】 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其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从图中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丙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乙细胞内液中。
6. A 【解析】 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人体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仍然能够保持稳定,A正确;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流失,B错误;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7. B 【解析】 体温由37℃升至39℃的过程中,说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所以机体汗腺分泌减少,A正确;体温由37℃上升至39℃以后,体温不再上升,说明体温调定点变为39℃而不再升高,B错误;体温下降过程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C正确;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D正确。
8. C 【解析】 下丘脑中有神经细胞与垂体联系,且能靠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与垂体联系,A正确;根据产生激素的器官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判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寒冷刺激时,a、b、c的分泌量均会有所增加,以增强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d)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C错误;体温和水盐平衡的维持,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作用,D正确。
9. C 【解析】 图中①~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刚
5
进入寒冷环境时,激素①分泌增加促进③的含量增加,从而使②的含量增加,A正确;骨骼肌发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是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B正确;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为促进和抑制,C错误;图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并且图中激素参与体温的调节,因此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10. D 【解析】 血浆pH的相对稳定,除了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外,还与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如NaHCO3与血浆中的乳酸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产生CO2和水,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因此仅靠NaHCO3与血浆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不能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错误。
11. A 【解析】 由表可知,①中蛋白质的含量远高于②中的,据此可确定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A错误;①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总量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O2在组织液中的浓度高于血浆中的,这是组织液中CO2扩散进入血浆的动力,C正确;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12. C 【解析】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在皮肤,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中,A错误;毛细血管舒张会增加散热量,B错误;寒冷环境中,通过下丘脑等神经系统的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加,以增加产热量,C正确;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过程,D错误。
13. ABC 【解析】 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图乙中C是血浆、A是组织液、B是淋巴、D是细胞内液,A→B受堵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14. AB 【解析】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即①的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了②中水分增多,A正确;来自食物中的K+经消化系统的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再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至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中,B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将导致渗透压增高,从而导致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淋巴细胞不仅在淋巴中存在,在血浆中也有,D错误。
15. (1) 组织细胞 b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 内环境(细胞外液) (3) 蛋白质 (4) 升高 神经 【解析】 (1) 分析题图,a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表示淋巴。(2)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该环境称为内环境。(3) 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4) 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通过水平衡的调节,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