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基础适应性练习(九)
九年级上册第1.2.3单元+《出师表》+课外古诗词
一、积累和运用
1.古诗文默写。
(1)年少万兜鍪,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何处望神州?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四面歌残终破楚,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5)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6)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7)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8)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9)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0)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1)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伯牙善鼓琴》)
(12)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子是:“ , , 。”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按要求作答。
【甲】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 quán( )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式。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yí( )的神色,仿佛嗤( )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uán( )骨 薄( ) 鄙yí( ) 嗤( )笑
【乙】“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也是福建旅游的标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 ),恰似山花xī( ).闹;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 )然是一位秀美 ① (A..巧妙 B.绝妙)的少女。即使是寒意xiāo( )索的秋冬季,玉女峰依旧婀娜多姿,神情 ② (A.飘洒 B.飘逸)。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如同一对恋人。传说中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铁板鬼探知其情密报玉皇,玉皇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关于玉女峰与大王峰美丽的传说故事,给玉女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
①xī( )闹 ②xiāo( )索 ③参簇 (A.cù B.zú) ④俨然 ( A.yǎn B.yán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 ..
①俨然是一位秀美 (A. 巧妙 B. 绝妙)的少女。
②玉女峰依旧婀娜多姿,神情 (A. 飘洒 B .飘逸) 。 (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成语。
(1)谨慎而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 ) (2)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 ) (3)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或不帮助。 ( ) (4)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 ) (5)没有相类似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 ) 4.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作者是 ,“沁园春”是 ,“雪”是 。 (2)《故乡》选自《 》,作者是 。 (3)《孤独之旅》作者是 ,节选自《 》。
(4)《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是 国作家莫泊桑。 (5)《敬业和乐业》的作者是 选自《 》。
二、阅读
(一)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6.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古文阅读
7.阅读下列两个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摘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
①②
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摘自《吕氏春秋·下贤》 )
【注释】①“骜”同“傲”② 霸王:霸王的事业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 )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③夙夜忧叹 ( ) ④庶竭驽钝 ( ) ..⑤至于斟酌损益 ( ) ⑥以彰其咎 ( ) ..8遂见之,不可止 ( ) ⑦见布衣之士 (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④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3)理解填空
1杜甫在《蜀相》 一诗中写道:“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能休现诸葛亮“两○
朝”、 “老臣心”的句子是“ ”。
2齐桓公一日之内,数见布衣之士,亦可谓“三顾频频” 乙文中最能表现他这样做的理由的句子是○
“ , ”。 (4)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有何共同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忆读书 冰心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 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 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 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 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 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 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