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6:37: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从这一画面中,你体会到什么?(中国人民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①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②谈谈自己的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元宵节的花灯?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③元宵节的灯美吗?

④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除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可以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还有哪些方面能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而“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是写元宵节的什么句?“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是什么句?(总起句和总结句)这一段作者采用什么结构?(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课文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七、讲解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八、学习“阅读链接”

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九、作业设计:

认真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学反思】

7藏 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

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15)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有五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4、同学们可以看看第六课,第六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 二、学习新课

1、默读导语,说说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齐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藏戏的特点? 3、交流:

(4-7)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8-20)藏戏的特点。

4、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是三个什么句?如果老师说1-3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1-3)简介藏戏的主要特点。

反问句的作用:先声夺人,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同时为下文详细介绍“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这些特点埋下伏笔。 5、最后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呢?(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7、藏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说,老师归纳板书。)

三、比较学习 1、《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想先请大家将两篇课文比较一下,看能否完成下表: 项 目 内 容 表达顺序 表达方法 表达语言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了解了一种传统戏剧种类——藏戏,并将《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做了比较,课后请同学们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抄写本课词语。

节日风俗 时间顺序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 《北京的春节》 《藏戏》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 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 2、师生共同完成上表。

【板书设计】

藏戏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教学反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两篇短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16)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课文一开头先提出了三个反问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反问句? 2、谁再来介绍一下藏戏的形成。

3、然后,作者开始介绍藏戏的特点,作者详细介绍了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4、还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文

1、默读导语,说说本课的学习要求。 2、齐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两种民居有什么特点? (出示学习方法:

⑴找出最能反映民居特点的语句;

⑵深入阅读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民居的特点;

⑶思考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思考客家民居的特点,一组思考傣家竹楼的特点。 4、派代表书写两种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特点:

①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打比方、作比较)

②营垒市住宅。

③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列数字)

④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列数字、打比方) ⑤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⑥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⑦体现浓厚的民俗文化。

傣家竹楼特点:

①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②傍水而居。

③“树满寨,花满园”。(引用)

④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列数字)

⑤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为瓦顶。 ⑥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⑦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5、两种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6、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呢?

三、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1、现在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2、交流:

异:①民居形成的原因不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1ugf1ysx80mq5e7e8em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