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与对策
江苏省 高邮市 营南小学 沈庭瑜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氛围、有效的提问、学生兴趣、自主学习 低效现象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尚未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和华而不实,课内讲授多、问答多、语言实践少,自主阅读感悟少等高耗低效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当前语文这教学的必然趋势是要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迈向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教师主导角色要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学生的主体角色应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高效课堂的主旨。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什么?主要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不是看老师的“表演”、 “剧场的效果”、花样的翻新??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创设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的想学,主动的要学,自主的探学。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它走出低谷达到高效,是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现在笔者试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等因素入手对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初浅的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导致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不明,导致低效。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目标不明,不少的教师在上课时只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方法、过程目标,完全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注意三维目标融合不到10%。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而且要实现方法、过程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实现时,必须关注三维目标的融合。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 二:重“说”,轻“听”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177liuxue.cn/转载请保留出处。
说是思维外化的产物,它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说的训练”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愈来愈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教师要求说自己的见解、说自己的感受、续编故事等等,学生完成得非常好,口语表达清楚,普通话流利、标准,“说的训练”进行得十分扎实。但遗憾的是,学生会“说”不会“听”。课堂上,一旦教师没让发言,有的学生垂头丧气,无心再去听同学的发言,同学说的内容他完全不知道。有的学生甚至插嘴抢答,中断同学的讲话,对别人十分不敬。小组讨论时,学生七嘴八舌,各说各的,没有统一的说法。由此造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重复多遍,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照讲不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会听”的益处。“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虚怀若谷的好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把“听的训练”当做一项常规训练来抓,要求学生:(1)仔细地听,包括教师的讲课,同学的发言都要听完整,做到边听边想;(2)耐心地听,当同学的回答有错时,也应等他把话说完后再指出,做到
边听边驳;(3)虚心地听,当别人提出异议时,要虚心听取意见,做到边听边修正;(4)辩证地听,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应盲从,做到边听边选择 。
【 三】:重“小组讨论”,轻“独立思考”
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代替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学习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诚然,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民主,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小组讨论交流于形式,过于泛滥,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达6次之多,有些讨论间隔的时间特别短,根本就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频频地小组讨论,无疑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影响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组讨论固然不可缺,但学生的独立思考更不能少。应该说,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否则,小组讨论依然是几个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四】:重“解决问题”,轻“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把“解决问题”当做教学的首要任务,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应该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要善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下面就低效现象谈一点解决的办法和初浅的策略。
二、避免低效现象创设高效课堂的的对策 【 一】、创设温馨宽松的课堂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