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MRI的基本硬件
一、主磁体
1、 分类
⑴、按照磁场的产生方式:永磁(磁铁)、电磁(常导、超导) ⑵、按照磁体的外形分类:开放式磁体、封闭式磁体 ⑶、按照磁场的强度分类:低场(<0.5T)、中场(0.5T~1.0T)
高场(1.0T~2.0T)、超高场(2.0T~7.0T)
2、 为什么需要高度均匀的磁场 ⑴、空间定位
⑵、频谱分析:各种代谢物之间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小
⑶、脂肪抑制:脂肪氢质子和水分子氢质子之间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小
3、 磁场强度的单位 ⑴、高斯(Gauss):1G(高斯)=距离5安培电流的直导线5厘米处的磁场强度 ⑵、特斯拉(Tesla):1T(特斯拉)=10000G
二、梯度线圈(gradient coils)
1、 作用 ⑴、空间定位 ⑵、产生信号
2、 X YZ轴梯度磁场的产生
⑴、原理:X轴梯度线圈?X轴梯度磁场【以此类推】
⑵、工具:XYZ三维图形【Z轴=长轴】、ωZ二维图形
3、 性能指标
⑴、梯度场强(mT/M):=梯度场两端的磁场强度差/梯度场的有效长度 ⑵、切换率:(mT/ms):=梯度场的预定磁场强度/爬升时间
三、脉冲线圈
1、 分类
⑴、体线圈:激发并采集MRI信号 ⑵、表面线圈:仅仅采集MRI信号
2、 作用
⑴、激发人体产生共振:广播电台的发射天线 ⑵、采集MRI信号:收音机的接收天线
四、计算机系统和辅助设备
1、 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⑴、数据运算 ⑵、控制扫描 ⑶、显示图像
2、 辅助设备的分类 ⑴、空调 ⑵、检查台
⑶、液氮及水冷却系统 ⑷、激光照相机 ⑸、自动洗片机
第二章 MRI的物理学原理
一、自旋和核磁
1、 原子结构 ⑴、电子:负电荷 ⑵、质子:正电荷
⑶、中子:无电荷【原子核=质子+中子】
2、 自旋和核磁 ⑴、自旋(Spin):原子核总是不停地,以一定的频率绕着自身的轴旋转 ⑵、核磁(Nuclear Magnetic):原子核的质子带有正电荷,其自旋产生的磁场称为核磁
3、 什么样的原子核可以产生核磁?
⑴、性质:质子=偶数,中子=偶数?不产生核磁 ⑵、性质:质子和中子至少有一个=奇数?产生核磁
4、 什么样的原子核可以用于MRI? ⑴、性质:氢质子
⑵、原因:H1的磁化率很高;H1的摩尔浓度很高(占人体原子的绝大多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