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磁场
1、 人体进入主磁场前后,氢质子的核磁状态
⑴、之前:每个氢质子的自旋都将产生一个小的磁场
但呈随机无序排列,其磁化矢量相互抵消 所以,人体没有呈现出宏观磁化矢量
⑵、之后:氢质子的核磁与主磁场方向平行
低能级?与主磁场同方向,高能级?与主磁场反方向
处于低能级的氢质子,稍稍多于处于高能级的氢质子(PPM数量级)
2、 磁化矢量
⑴、磁化矢量的影响因素:温度(反比)+主磁场场强+氢质子浓度
⑵、磁化矢量的分解:纵向磁化矢量【与主磁场平行】+横向磁化矢量【与主磁场垂直】
3、 进动
⑴、概念:进动(Precessing)=核磁和主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性质:进动频率<自旋频率,但是比后者更重要
4、 Larmor定律 ⑴、定律:ω=γB
⑵、解释:ω=进动频率,B=主磁场场强,γ=磁旋比(42.5mHz/T)
5、 重要性质
⑴、性质:进动与磁化矢量
进动使得每个氢质子的磁化矢量
可以分解为=方向稳定的纵向磁化矢量+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⑵、性质:微观磁化矢量与宏观磁化矢量
由于处于低能级的氢质子,稍稍多于处于高能级的氢质子 ?产生宏观的纵向磁化矢量;
由于每个氢质子的相位不同,其微观的横向磁化矢量相互抵消 ?没有产生宏观的横向磁化矢量
⑶、性质:MR与磁化矢量
MR只能检测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不能检测纵向磁化矢量
三、核磁共振
1、 共振
⑴、条件:频率相同 ⑵、实质:能量传递
2、 核磁共振
⑴、概念:核磁共振(NM Resonance)
射频线圈发射射频脉冲,射频脉冲的频率=氢质子的进动频率
?氢质子产生共振
?处于低能级的氢质子,由于获得能量进入高能级
⑵、射频脉冲的激发效应:使得宏观的纵向磁化矢量发生偏转
其中:偏转程度取决于射频脉冲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⑶、90度射频脉冲的激发效应
★★由于处于低能级的氢质子的多出部分,有一半获得能量进入高能级 ?处于低能级的氢质子=处于高能级的氢质子 ?宏观的纵向磁化矢量=0
★★由于所有氢质子处于同一相位 ?产生最大的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宏观的横向磁化矢量>0
3、 MR信号
⑴、性质:MR采集信号
⑵、解释:90度射频脉冲的激发,使得氢质子发生共振,产生最大的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 由于这种旋转的横向磁化矢量与接收线圈切割
?MR能够采集到人体发出的信号
⑶、性质:MR信号与氢质子密度
此时的MR图像可以区分,不同氢质子密度的两种组织
⑷、解释:组织的氢质子密度越高,产生宏观的纵向磁化矢量越大
?经过90度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宏观的横向磁化矢量越大 ?M采集到的信号越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