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文论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21:4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古代文论》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48 学分 适用对象 中国古代文论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授课学时 3 44 实验学时 预修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0 B1200930 专业必修课 实践学时 4 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 负责人 姜金元 中文系大三学生 《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理论基础课之一。它系统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批评的术语、范畴、体系和方法,介绍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及其代表性的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学理论的特色,有自己的民族传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掌握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基础知识、基本发展线索,了解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传统与民族特色,了解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培养学生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阅读专业文献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讲课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实验 实践 课时合计 48 1

1 2-3 4-6 7 8-11 12-14 15-16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2 8 8 3 10 9 6 2 2 8 8 3 12 9 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传统与现代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及分期。 本章主要内容:一、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四、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论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初步接触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本章参考文献: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张少康等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陈良运:《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代文论》,《文学评论》,2000年2期

陈昌恒:《古代文论的百年研究与世纪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 罗宗强:《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2期 党圣元:《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文学评论》1997年1期 包兆会:《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江海学刊》2001年5期

蒲震元:《现代诠释与微观考辨——再谈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转型》,《文艺研究》1998年3期

代迅:《中国古代文论:两种言说方式及其现代命运》,《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3期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2、古代文论大致可以分成几个时期? 3、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2

第一节、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 1、《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2、“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个文化断代概念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的分期 1、分期的依据 2、常见的分期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1、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与形态 2、转型的背景 3、转型的实绩 4、文化认同危机

第四节、如何学中国古代文论

1、中国古代文论与哲学、历史学的关系

2、中国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3、考据与证悟 4、具体方法、顺序

第一章、先秦道家文论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道家的思维方式和主要观念。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老子》中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庄子》中的文学思想

本章重点难点:道家的致思方式对中国艺术精神和文论的影响。 本章参考文献: 姜金元:《大象无形——老子美学思想及中国文论本体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0年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本章思考题:

1、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有哪些? 2、庄子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有哪些? 3、“虚静”说的内涵是什么?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

些方面?

第一节、《老子》中的文学思想 1、老子:“道” 2、“虚静”

3、“大象无形” 第二、《庄子》中的文学思想 1、“天籁” 2、“坐忘”

3、“得意忘言”

第二章、先秦儒家文论

3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先秦文论的基本特点,认识儒家和道家的文学思想。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文论

本章重点难点:了解先秦文学的观念,了解儒家、道家的文论各自的特点。 本章参考文献: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曾铎:《中国远古诗歌理论拟议》(上、下),《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2.3期

王尊:《儒家乐教与孔子诗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1期 顾义生:《孟子的文艺思想》,《复旦学报》1985年2期 本章思考题:

1、先秦时期的“文”主要有哪些含义? 2、简析儒家诗论的基本特点。 3、如何理解“诗言志”?

4、如何评价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 1、儒家的文学观念 2、道家的文学观念 3、墨家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先秦儒家的文论 1、《周易》的“象论” 2、孔子的诗教观

3、孟子的“养气说”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解诗方法 4、荀子论乐及“道-经-文”模式

第三章 汉代文论

本章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汉代经学背景下文论的主流,了解司马迁、王充等人的文论思想。

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汉代经学的兴起

第二节 围绕《诗经》的评论 第三节 围绕《楚辞》的评论

第四节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第五节 王充的“疾虚妄”

本章重点难点:经学背景下对文学作品的评论。 本章参考文献: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孙元璋:《两汉的文学观与两汉文学》,《文史哲》1989年5期

顾义生:《司马迁的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说》,《复旦学报》1980年2期 郭绍虞:《“六义”说考辨》,《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1978年) 本章思考题:

4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文论大纲 的文档
古代文论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205t3kj573uh255bmq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