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习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特制订《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双重任务,决定了语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的,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德育范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第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
第四,指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文化的意识,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第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的发展,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
兴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寓德内容分析 年段与学科 寓德教育内容
语文学科政治素质教育和上面合并单元格
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线索的政治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结合教材中介绍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课文,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品读他人眷恋祖国、热爱家乡的故事,通过揣摩语言文字,想象情境,感受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骨肉之情。通过民族题材课文的学习,认识到各民族应团结友爱、亲如一家。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通过学习寓言等哲理性较强的课文,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学习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义共同理想结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 课文,联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贡献,或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远大志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介绍我国古代优秀人物、著名建筑或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当代影响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事件的课文,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想素质教育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相关课文的学习,感受和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教育
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汉字的形体美,认识到祖国汉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诵读经典古诗文,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
结合教材中多样的内容,产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道德素质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情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体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素质教育中华传统美德( 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结合《妈妈的爱》、《父亲的麦芽糖》、《师恩难忘》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并努力落实到行动中。学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课文,了解人物的做法,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或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所讲故事,加深对亲情、友情的认识,能做到珍视亲情、珍惜友情,待人热情、宽容、坦诚。通过《雪孩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给予树》、《永生的眼睛》等课文的学习,感受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产生对人物品质的认同。懂得要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结合《我必须去》、《我不能失信》、《诺言》等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验,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结合生动、细腻的语言文字描写,通过诵读、表演课本剧等方式,感受幸福要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对劳动人民有朴素的感情。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教育(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结合科普作品的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了解科学家的相关事迹,感受他们的探索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创新意识。环境道德教育(人与自
然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习描绘大自然绚丽景色的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描写的美景;也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描述的景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课文,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还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法纪教育以纪律、守则、规范、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纪教育。遵守纪律教育结合《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森林警察》等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懂得社会主义 每个公民都应遵纪守法,增强守法的意识。法制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以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良好个性品质教育学习表现人物良好个性品质的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人物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责任意识,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做到自尊、自强、自立、自爱。其他主题教育随着社会发展,新增教育内容等热爱和平教育结合《太阳是大家的》、《儿童和平条约》、《一个中
国孩子的呼声》、《地球万岁》等课文,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产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德育内容,尊重教材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所拓展,努力做到使每一堂语文课都渗透着积极的、适时的、学生可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容。综合北京市目前使用的几套语文教材,将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具体细化。 (一)政治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指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