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 1013—2012
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即时动态的管理。
11.1.2应建立信息统计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和上报。 11.1.3可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11.2档案管理
11.2.1应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11.2.2应明确建立档案管理要求,严格档案管理。 12 绩效评价
12.1绩效评价包括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评价、实施管理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等。
12.2建设任务完成评价主要是对建设规划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的评价。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耕地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后期管护措施等。
12.3实施管理评价主要是对实施管理的程序、制度、组织等执行和落实情况的评价。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组织和保障体系完备情况、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公众参与情况、倍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情况等。
12.4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建设成效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
12.5在建设过程中,应强化过程管控,开展建设过程评价;建成后1年~3年内开展项目后评价。
12.6评价方法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12.7绩效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与程序见附录D。
10
TD/T 1013—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土地整治工程体系
按照工程建设类型、特征及内部联系构建土地整治工程体系,形成工程体系表,见附表A.1。
A.1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表
一级 编号 名称 1 土地平整工程 二级 编号 名称 1.1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 三级 编号 名称 1.1.1 条田 说明 按照一定的田块设计标准所进行的土方挖填和埂坎修筑等措施。 在地形相对较缓地区,依据灌排水方向所进行的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水平田块修筑工程。水田区条田可细分为格田。 在地面坡度相对较陡地区,依据地形和等高线所进行的阶梯状田块修筑工程。按照断面形式不同,梯田分水平梯田和坡地梯田等类型。 除上述条田、梯田之外的其他田块修筑工程。 为充分保护及利用原有耕作的熟化地土层和建设新增耕地的宜耕土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当项目区内土层厚度和耕作土壤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农田灌溉排水和耕作需要时,从区外运土填筑到回填部位的土方搬移活动。 在田面平整之前,对原有可利用的表层土进行剥离收集,待田面平整后再将剥离表土还原铺平的一种措施。 1.1.2 梯田 1.2 耕作层地力保护工程 1.1.3 其它田块 1.2.1 客土回填 2
灌溉与排水工程 2.1 2.2 2.3 2.4 水源工程 输水工程 喷微灌工程 排水工程 1.2.2 2.1.1 2.1.2 2.1.3 2.1.4 2.2.1 2.2.2 2.2.3 2.3.1 2.3.2 表土保护 为农业灌溉所修建的地表水、拦蓄水、河湖库引提水、地下取水等工程的总称。 塘堰(坝) 用于拦截和集蓄当地地表径流的挡水建筑物。包括堰、塘、坝。 小型拦河以拦蓄河道径流或潜层地下水为主,用以壅高水位的挡水建坝(闸) 筑物。包括小型拦河坝、小型拦河闸。 农用井 在地面以下凿井、利用动力机械提取地下水的取水工程。包括大口井、管井和辐射井。 小型集雨在坡面上修建的拦蓄地表径流的蓄水池、水窖、水柜等蓄水设施 建筑物。 修筑在地表附近用于输送水至用水部位的工程。 明渠 在地表开挖和填筑的具有自由水流面的地上输水工程。 管道 在地面或地下修建的具有压力水面的输水工程。 地面灌溉 灌溉水由明渠或管道送达田间后,在田间修筑的临时输水工程。包括沟灌、畦灌、淹灌三种类型。 比管道输水更加节水的一种灌溉方式。包括喷灌、微灌。 喷灌 微灌 利用专门设备将水加压并通过喷头以喷洒方式进行灌水的工程措施。 利用专门设备将水加压并以微小水量喷洒、滴入方式进行灌水的工程措施。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等。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工程措施。 11
TD/T 1013—2012
3 4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2.5 2.6 3.1 3.2 渠系建筑工程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 田间道 生产路 2.4.1 2.4.2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6.1 2.6.2 2.6.3 明沟 在地表开挖或填筑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上排水工程。 暗渠(管) 在地表以下修筑的地下排水工程。 渠道或沟道互为交叉、渠道或沟道与道路交叉或跨越(穿过)低地、高地时修建的控制或输水建筑物。 水闸 修建在渠道或河道处控制水量和调节水位的控制建筑物。包括节制闸、进水闸、冲沙闸、退水闸、分水闸等。 渡槽 输水工程跨越低地、排水沟及交通道路时修建的桥式输水建筑物。 倒虹吸 输水工程跨越低地、排水沟及交通道路时以虹吸形式敷设于地下的压力管道式输水建筑物。 农桥 田间道路跨越河流、洼地、渠道、排水沟等障碍物而修建的过载建筑物。 涵洞 田间道路跨越渠道、排水沟时埋设在填士面以下的输水建筑物。 跌水、陡连接两段不同高程的渠道或排洪沟,使水流直接跌落形成阶坡 梯式或陡槽式落差的输水建筑物。 量水设施 修建在渠道或渠系建筑物上用以测算通过水量的建筑物。 由泵站和输配电两部分组成的提水建筑物。 泵站 输电线路 配电装置 由抽水装置、辅助设备及配套建筑物组成的工程设施,亦称抽水站、扬水站。 通过金属导线将电能由某一处输送到目的地的工程 承担降压或用配电设备通过配电网络将电能讲行重新分配的装置。 连接田块与村庄,供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行的道路。 项目区内连接田块与田块、田块之间,供小型农机行走和人员通行的道路。 4.1 4.2 4.3 4.4 农田林网工程 岸坡防护工程 沟道治理工程 坡面防护工程 4.1.1 4.1.2 4.1.3 4.1.4 4.2.1 4.2.2 4.3.1 4.3.2 4.3.3 农田防风林 梯田梗坎防护林 护路护沟林 护岸林 护堤 护岸 谷坊 沟头防护 拦沙坝 用于农田防风、改善农田气候条件、防止水土流失、促进作物生长和提供休憩庇荫场所的农田植树工程。 在田块周围营造的以防治风沙和台风灾害、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在梯田埂坎处营造的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梯田埂坎安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在田间道路、排水沟、渠道两侧营造的以防止水士流失、保护岸坡安全、提供休憩庇荫场所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在河流、水库、湖库的岸坡处营造的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岸坡安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 为稳定农田周边岸坡和土堤的安全、保护坡面免受冲刷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为保护现有堤防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修建的工程设施及新建的小型堤防工程。 为保护农田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在河湖海库的岸坡上修建的工程设施。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 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延伸和坡面侵蚀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在河道上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等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水建筑物。 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12
TD/T 1013—2012
5 其它工程 4.4.1 4.4.2 截水沟 排洪沟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开挖用于拦截坡面雨水径流,并将雨水径流导引到蓄水池的沟槽工程。 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并将雨水导入下游河道的沟槽工程。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