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美(可见曾皙具有诗化的浪漫情怀)→从平凡中的诗意生活本身得到满足,自然不为权、名、利纠结→淡泊名利、从容洒脱、高雅宁静。什么样的人才真正是心灵宁静的人?淡泊名利的人——从和名利无关的沂水春风和自我心灵中得到享受的人,自然不会为权、名、利纠结,自然无论遭遇顺境逆境都能够淡泊宁静。能享受沂水春风和自我心灵的人是人世间第一高雅的人!)
再次背诵沂水春风之语,要求背出曾皙在语句中蕴含的从容不迫、轻松愉快、逍遥自在、浪漫洒脱之情。
2.提问:“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一声“喟”“叹”蕴含了孔子怎样的复杂感情?
“喟”“叹”声中融合了遗憾和向往这两种情感。(若学生不能填出,可点拨为:古今中外的所有人都在追求:A、幸福的人生;B、有意义的人生。完美人生的等式是:“幸福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完美的人生”。孔子一生积极入世,为理想奋斗,他的人生有意义,却因在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辗转奔波,没有享受过曾皙所描述的那种悠闲、自在、浪漫的诗化的生活。他的人生有遗憾,因此他“喟然叹曰”!)
然而“喟”“叹”声中更多的还是向往之情!(点拨为:沐风而去、高歌而归的诗化的生活是孔子所在的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朴素的幸福观。这种朴素的幸福与高官厚禄无关,不需要付出辗转各国、奔波劳碌的代价。事实上,越是精神层面的幸福,就越是简单、纯净、质朴,也就越容易实现。为理想辛劳一生却收获甚微的孔子被曾皙所描述的如此简单、质朴而又强烈的幸福深深地吸引了,情不自禁地以“喟”“叹”之声来表达他的向往之情!)
【教师小结】《论语·雍也》中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精神世界的灿烂可以消解现实世界的黯淡。无论是推崇“颜回之乐”还是“吾与点也”,都可看出孔子认同超然于物质享受之上的精神愉悦,推崇于平凡、困苦的现实世界中享受精神层面的幸福,都可看出他认同曾皙“平凡中的诗意生活”。
3.曾皙的“志向”是把平凡的生活过得诗意盎然,由孔子的“吾与点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吾与点也”可以看出孔子这个貌似古板的人,和普通知识分子一样,他心灵深处也有对美好的诗意生活的向往,也有超乎残酷现实之上的浪漫情怀。这里的孔子是一个人性化的孔子,是一个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和浪漫的赤子情怀的孔子。(若学生回答不出,可点拨为:由孔子认同“平凡中的诗意生活”,可见孔子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呢还是具有普通知识分子一样的性情?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会向往诗意的美好的生活。你认为哪一个孔子更可信动人?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孔子的真实性情)
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二、【对前面内容进行小结】理想和根植理想的现实生活构成知识分子完整的人生。《侍坐》中,孔子前三个弟子谈论的都是政治理想,而曾皙则由理想回归至根植理想的生活大地之上。在理想和生活两者之间,孔子以“吾与点也”来认同曾皙对生活的回归,肯定他“平凡中的诗意生活”。这一解读“吾与点也”的观点可简称为“诗意生活观”。
孔子为什么“吾与点也”,或者说曾皙所说“莫春者……咏而归”之语,说的究竟是什么,二千多年来是有争议的。“诗意生活观”是否就是“吾与点也”这一“千古之谜”的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