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3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
节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B.恢复力稳定性 D.功能绝对稳定
【解析】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答案】 B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 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解析】 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D
3.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因此,一般情况下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且一般情况下,抵抗力
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
【解析】 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
【答案】 B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C
6.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导学号:07950052】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
短,故选C。
【答案】 C
7.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是( )
A.自我恢复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能量流动速率快,物质循环速率慢
【解析】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生物种类繁多,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C
8.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解析】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B
9.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 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物种数量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解析】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就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干扰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