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基础 总学时:36学时
适用专业:口腔、视光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学基础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美学基础》公共必修课,是实施大学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与任务:开设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运用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活动、解释审美现象;了解什么是美,懂得如何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懂美、爱美、创美的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美学理论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美学理论中的一般概念,原理,原则及有关知识。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一个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
三、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二、美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四、美学的学习方法 五、美育
第二章 美的本质(4学时) 一、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 二、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1
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3、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三、美的特征
1、形象性 2、感染性 3、社会性 4、新颖性 四、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第三章 形式美(4学时) 一、美的内容与形式 二、形式美及其特征 三、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1、色彩 2、形状 3、声音 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1、整齐划一 2、对称均衡 3、比例匀称 4、节奏韵律 5、调和对比 6、多样统一
第四章 自然美(4学时) 一、自然美及其特征 二、自然美的类型
1、经过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2、未经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 三、自然美的构成
1、色彩美 2、形状美 3、声响美 4、流动美 5、人文景观美 6、生态环境美 四、自然美的风格
1、秀丽 2、幽深 3、奇特 4、雄伟 5、壮阔 6、险峻 第五章 社会美(4学时) 一、社会美及其特征 二、人的美
1、人的外在美 2、人的内在美 三、社会生活美
1、生产劳动美 2、科学技术美 3、社会变革美 4、日常生活美 5、体育运动美
2
四、社会环境美
1、生活环境美 2、社会风尚美 第六章 艺术美(4学时) 一、艺术美及其特征 二、艺术美的功能
1、愉悦娱乐功能 2、启迪认识功能 3、感化教育功能 4、自由创造功能 三、艺术的分类
四、各种艺术的审美特性
1、建筑 2、工艺 3、书法 4、摄影 5、绘画 6、雕塑 舞蹈 9、戏剧 10、电影 11、文学 第七章 美的范畴(4学时) 一、优美与崇高 1、优美 2、崇高 二、悲剧性与喜剧性 1、悲剧性 2、喜剧性 第八章 美感(4学时) 一、美感的含义 二、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 2、愉悦性 3、情感性 4、功利性 三、美感的心理要素
1、感觉与知觉 2、联想与想象 3、情感 4、理解 四、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第九章 美的欣赏与创造(4学时) 一、美的欣赏的基本条件 二、美的欣赏的一般过程
1、官能的欣赏 2、情感的欣赏 3、理性的欣赏 三、审美判断的标准
1、真实性标准 2、功利性标准 3、宜人性标准 四、美的创造的基本条件
3
、音乐、 7 8五、美的创造的基本原则
1、合规律性原则 2、合目的性原则 六、美的创造的意义
1、美化生活 2、审美教育 3、美的追求
四、教学参考书:
1、教材:许自强编著:《美学基础》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李华编著:《美学导论》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版 3、刘叔成等著:《美学基本原理》(第3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4、仇春霖主编:《大学美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