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与讨论
春季茶叶整体表现为氨基酸总量和+C类物质含量较高,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低,EGC、EC、EGCG、E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与秋季相当;夏季茶多酚、咖啡碱、EC、EGCG、E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秋季咖啡碱及ECG含量较高,氨基酸总量及+C类物质含量较低。因此,春茶品质最优,秋茶次之,夏茶最差。俗话说:“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 [6]。差异显著性分析也表明,主要生化成分在三季间存在较明显差异,应该针对各季生化成分含量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开发。
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内质成分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所以,春茶芽叶肥壮,色泽绿翠,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品饮时的口感很好,可以说春茶是一年中最优质的季节茶[6]。早春时节的1芽1叶新梢氨基酸含量较高,相对茶多酚含量较低,可制作高档绿茶,开春后的1芽2叶新梢有效物质含量丰富,可制作高档红茶或绿茶。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茶树新梢生长迅速,高温使茶树的生理代谢发生变化,茶树芽叶积累的酚类物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成品茶苦涩味重。因此,可根据夏季鲜叶原料的特点,一方面适度开发珠茶、袋泡茶、红茶,另一方面针对乌龙茶生产中要求鲜叶原料含酚类化合物较
高、鲜叶粗大,而夏秋茶鲜叶原料正好满足这个条件,可加大开发乌龙茶,以提高夏茶的生产效益。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特别是茶树历经春、夏两季的采收,体内营养亏缺,因此,秋茶内含物质贫乏,茶叶滋味淡薄。但是,秋天的气候有利于茶树芳香物质的合成,秋茶的香气会有好的表现,故有“春水秋香”之说[7-8]。近几年,黑茶热,因此可适度开发黑茶。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通知[EB/OL].(2014-04-30)[2016-05-03]. http://www.gzcyxww.com/Arc/Arc-1642.html. [2]宛晓春.茶叶生物化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杜,1994.
[3]周国兰.蒸青固样方式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99-200.
[4]杨春.冉立群.王庆.江华苦茶资源基本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402-1405. [5]冯国生,吕振通,胡博.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6]毕彩虹.夏秋绿茶的发展及前景探讨[J].茶业通报,2007,29(3):109-111.
[7]陆文渊,楼黎静,钱文春.湖州市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J].茶叶科学技术,2011 (3):22-24.
[8]陈义.机制信阳毛尖秋茶加工工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3):148-1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