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推进我市“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设,打造幸福娄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使我也备受鼓舞和启发。
关于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两点体会
(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石。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从而达到文化强国。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存在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功利主义思想太浓,各级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不够,过分强调大投资大手笔的所谓文化产业而忽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我们城市的普通居民离公共文化越来越远,我们广大的农村居民更是处于文化沙漠地带,使得赌博、色情、暴力等糟粕文化充斥于人民群众之间,败坏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正气。“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事关国家繁荣昌盛之根基,是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石。
(二)在宽松体制下加强人为建设推动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在此次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号召。建设好能够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必须给予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体制环境,要“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再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须加强对文化的人为建设,积极诱导和纠偏文化发展方向。文化的发展正如树木成长一样,在其成长之初是没有定向的,应积极培育并发扬以诚信、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社会正气,坚持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先进文化,让这样的文化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关于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两点思考
(一)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首先,要提高认识,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着力消除发展文化的功利主义思想,强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性,慢慢地“文”、渐渐地“化”,为文化强市夯实基石;其次,要科学编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就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制定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发展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着重考虑处于文化沙漠地带的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市务工人员,以保证绝大部分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权益;第三,政府要主导性的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保证项目的早开工快完工。重点抓好“三馆一中心”工程,即建成娄底市图书馆、娄底市文化馆、娄底市博物馆和娄底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加快推进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实现县县有达到国家三级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加大市综合档案馆和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力度等;第四,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积极与国家、省做好争取衔接工作,力争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能到国家、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二是要加大本级政府的支持力度,积极盘活现有文化资产,保障资金来源。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向社会募资筹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来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二)坚持市场运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全会提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而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认为,我们必须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准、更高视野来做好文化这个产业,政府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市场运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推动其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支柱性产业。首先,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战略和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目标,立足于“三基地一中心一枢纽”中“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的产业定位,积极做好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引领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引导和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政府要积极做好地方文化的挖掘、收集和整理等相关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素材。我们不是没有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