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梦溪小学教学设计
年级: 三 学科:科学 主备人:
课题 茧中钻出了蚕蛾 课时 本课(章)共 1 课时 本设计为第 1 课时 教 1.蚕蛾是蚕的成虫,观察并区分雌蛾和雄蛾。 学 目 标 2.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 3.蚕蛾的繁殖行为。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重点 难点 板 书 设 计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由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茧中钻出了蚕蛾 1. 蚕蛾的行为:钻出蚕茧→展开身体→昆虫→交尾→产卵→死亡 2.蚕蛾的身体结构:头、胸、腹 教 学 过 程(共案)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同学们,蚕结茧后十多天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来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方法。个 案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蚕蛾钻出蚕茧和繁殖的过程;二是观察蚕茧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并与蚕的幼虫、蚕蛹进行比较。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5.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蚕蛾的图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比较其他动物与蚕蛾的形态结构。
(1)教师提问: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后汇报结果。
(3)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比较其他昆虫与蚕蛾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2.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蚕蛾的繁殖行为。 (2)学生观察并记录。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
教 学 后 记
沭阳县梦溪小学教学设计
年级: 三 学科:科学 主备人:
课题 蚕的一生 课时 本课(章)共 1 课时 本设计为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1.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统计各个阶段的时间。 2.知道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重点 难点 板 书 设 计 蚕的一生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教 学 过 程(共案)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我们用了哪些研究方法?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课时中,我们观察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在我们的观察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观察方法呢?你们是怎样记录蚕的变化的?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个 案 (2)教师总结:研究蚕我们可以用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蚕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过程,经历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将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按顺序排列。
(1)教师根据课本P35与随堂学指名学生将其排序。 (2)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2.小结: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主要围绕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这点来进行。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 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
教 学 后 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