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2:28: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宾语。故选B。

11. C 题中C项,“文中指祭祀”错,文中代指国家。

12. D “刘沼也没有迎合姚崇的意思”错,应是刘沼迎合姚崇的意思;“都被贬到德州”错,应是韩思复被贬到德州。故选D。

13. (1)人困窘就什么事都敢干,不如趁机放粮让他们活命,不要迫使他们当盗贼。 (穷:困窘;滥:什么事都敢干;因:趁机;活:使动用法,让他们活命;趣:迫使) (2)祸乱刚刚消除,就马上大兴土木,这不是关心体恤百姓的要紧事。 (弭:消除;遽:马上;恤:体恤。第二句判断句。)

14.B.“在对比中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和宁静”错误,“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诗人昼夜不眠,难以入睡,内心是纷乱的。故选B。

15.①前三联截取行旅生涯中的一个片段,写诗人只身漂泊,孤独苦闷,伤老思归,这是“小”;②尾联写自己有家难归、颠沛奔波的原因--战乱,这是“大”:③以个人的一个生活片段反映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战乱带来的深重苦难,伤时忧国,以小见大。

16.(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17. A(熟视无睹:经常看到,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表示对某个现象不关心,不重视,不予过问。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到,指不加理睬。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毫不放在心上。)

18. A(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不仅\改为\不是\; C项\目前\后缺少介词\与\;D项成分赘余,可把\约\或\左右\去掉。)

19. B本题考查对联。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题中B项,“古稀”指“70岁”,“诲人不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所以综合考虑答案为B项。

20.B本题所给句子中,④和①句子结构相似,应排在一起,且④中“学问”和横纵上文“学与问”相照应,故④应排在前面,由此可确定④①的顺序。再结合横线的后文来看,后文先说“思想”,后说“创造”,因此②应放在③的前面。

21. C“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辰时是上午7时到上午9时。

22.(1)“宝贵力量”应改为“微薄之力”,此处应该用谦辞;(2)“一位”显得过于严肃正式,此处应改为“一名”较亲近随和;(3)“造诣深厚”应改为“表现优异”,作为一名学生,还谈不上“造诣”,更不要说是“造诣深厚”了;(4)“可以”或“堪”删除一个,因为词义重复;(5)“各位老师们”应该改为“各

位老师”,“各位”是指单数,“老师们”是指复数。

【参考译文】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年幼丧父,十岁那年,他母亲对他说了父亲死的情况,他听了伤心悲痛几乎昏厥。家里很富有,但他对于金玉、车马、游玩从不过问。学习十分认真,参加秀才考试得了高名次,继承了祖父的封爵。永淳年间,家中日益穷困,年成又不好,京兆的杜瑾送他一百段绫,韩思复正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饭,但杜瑾送来的绫却完好未开封。

韩思复调任梁府仓曹参军,正值大旱,他就开仓救济百姓,州里弹劾责备他,他回答:“人困窘就什么事都敢干,不如趁机放粮让他们活命,不要迫使他们当盗贼。”州里不能屈服他。后来调任汴州司户,为政宽仁,不行杖刑。因母亲去世而离任,以砍柴卖来自给。姚崇任夏官侍郎,非常赏识他,提拔他为司礼博士。五次升职后担任礼部郎中。调升为滁州刺史,州里有官营铜矿,百姓开采十分辛苦,韩思复将矿卖给别的乡邑,省了很多费用而获利却很多。

韩思复入京都任给事中。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劝谏说:“祸乱刚刚消除,就马上大兴土木,这不是关心体恤百姓的要紧事。”没被采纳。严善思因谯王重福的事受牵连被捕下诏狱,有关官员以“隐瞒反叛,欺罔皇上,应判死刑”的罪名检举严善思。韩思复说:“过去韦氏擅自干预国政,谋划危害国家,严善思到相王府,说陛下一定会即位。现在诏令严善思返京,诏书一到他即刻就来,假如他有谋反之心,岂肯匆忙前来呢?请召集百官讨论。”议论很多与韩思复的意见相同,严善思得以免死,流放静州。韩思复升任中书舍人,多次指出政事中的成败得失,很多都被(皇帝)接受采用。

开元初年,韩思复任谏议大夫。山东发生蝗灾,宰相姚崇派使者分道督促捕杀掩埋。韩思复上奏:“黄河两岸的州县,蝗虫所到之处,禾苗全被吃尽,现在又将到洛州了。使者往来,不敢明说。且天灾流行,哪能捕杀掩埋得尽?希望陛下能悔过责己,停止一切不急之务,任用极端公正之人,就以这样诚恳实在的工作来回答上天的惩罚,那些驱蝗使应全部撤销。”玄宗认为对,把他的奏疏给姚崇,姚崇建议派韩思复去山东检查蝗虫为害的情况,他回来后,据实报告。姚崇又要求派监察御史刘沼去复查,刘沼迎合宰相的意思,把以前呈报的全部改了上报,所以河南几州的租赋不能减免。姚崇不喜欢韩思复,让他出京任德州刺史。又出任襄州刺史,治理政绩名闻天下。去世时,享年七十四岁,谥号为“文”。天子亲笔题写他的墓碑为“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诗歌翻译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作者在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

能不喜。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前三联是思乡之情,后一联是忧国愁绪,以小见大。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2qyg0n3hx6ehs64cxfu8wrp7230fg017py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