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2:32: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烛之武退秦师》 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

(z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a) 失其所与.(yǔ) D.若不阙.(ju?)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越国以鄙(边邑)远

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 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A.①无能为也已 ②且贰于楚也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①共其乏困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何厌之有

C.①秦伯说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敢以烦执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失其所与,不知 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5.“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

矣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晋军.

函陵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因人之力而敝.之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

郑 8.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吾祖死于.

是 B.以.其无礼于晋 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 高可二黍许. D.吾其.还也 吾视其.辙乱 10.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1

A.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 ..C.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D.朝济而夕设版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11.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12. 下列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A. 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 B. 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

C. 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

D.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 1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4.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以乱易整 .A.敢以烦执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E.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15.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将焉取之 ..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③又欲肆其西封 ④吾其还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1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 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参考答案] BBBCA DABBD BACAD DACB

二、名句填写

1、辞曰:“ , ; , !” 2、 ,行李之往来, ,君亦无所害。 ,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

3、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 , ;

, ; , 。”亦去之。

【参考答案】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共其乏困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朝济而夕设版焉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 .. ③资给以书 资: 以: ④遂成大学 大学: ....

3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 【参考答案】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及,达到 ②衡乃与其佣作 佣:做佣人 ..

③资给以书 资:供给,资助 以:把 ④遂成大学 大学:大学问家,有大学问的人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匡衡于是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韦编三绝 秉烛夜读 悬梁刺股 (废寝忘食 囊萤映雪)

译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但不识字,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

4

不出什么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5

搜索更多关于: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 的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2tvc9rjwz8jj329nag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