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 1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4 课,与《为了忘却的纪念》共
同构成“跨越时空的美丽” 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 聆听先贤的 谆谆教诲, 和他们 进行 跨越 时空的 心灵对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
恩格斯的 一篇悼词。作者在文中 评述了 革命导师马克思
的 历史地位、卓越贡献 和 斗争精神 。
学习此篇课文 对帮助学生 学习今后的议论文,提高 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二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这是, 学生进入高中, 接触的 第一篇议论文。 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 议论文知识 已经 有了 基本了解。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 考能力 还有所欠缺。
学习自主性 和 独立思
三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根据 课文内容 和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马克思在 科学理论 和 革命实践 两个方面的伟大贡献 2、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 运用 准确严密的语言 表达自己观点 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马克思 为真理而斗争的 精神, 提高 自己的 人生境界。 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体会议论文语言
准确严密的 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 深刻含义,体会 作者的 思想感情。
1
***
***
四 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法三种
(1)诵读法 主要是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 主要是 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法 主要是 通过言语描述或音乐渲染的情境 , 使学生体会 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体现在 利用工具书和注释 疏通文意 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 体现在 小组讨论 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 体现在 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 五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理清文章结构,鉴赏语言 , 体会句子的含义。
本节课共 6 个学习环节 环节一,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的过程中
我会通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图片,介绍两人的革命友谊,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
同学们, 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于 1844年的巴黎。 在之后 40 年的时间里, 他们共拟 《共产 党宣言》,共写《资本论》 ,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 共同战斗。列宁曾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 古人关于友谊 最动人的传说”。那么,在马克思的墓前,他的这位 心情, 念出一段 怎样的悼词 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聆听 恩格斯 内心的声音。
(板书:恩格斯)
这样的导入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生前好友 将怀着 怎样的
1、感知作者 和 写作背景方面 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我会加以补充 2、字词方面, 学生课下 已 结合 注释和工具书 进行了梳理,
课上我会以 提问的方式进行, 就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 增加语文知识 积累。
3、然后, 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明确: 马克思去世,恩格斯悼念他的卓越贡献和历史地位
这一环节 可以 培养学生提炼文章观点,初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一。
2
***
***
环节三、再读文本 理清思路
我会设置 问题,引导学生 梳理文章脉络
问题 1、恩格斯 怀着怎样的心情 告诉我们 马克思去世 这个消息的? 此问题 要求学生 齐读第 1 段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 怀着对马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问题 2、马克思所做的 两个贡献 是什么? 此问题 要求学生 自由朗读 第2-8 段 引导学生明确: 科学贡献 和 革命贡献 问题 3、马克思 具有怎样的 历史地位? 此问题 要求学生 齐读 第 9 段
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单独成段 ,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地位,永垂不朽。 通过这 3 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 把握作者思路,明确马克思的高尚人格。 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四、三读文本
鉴赏语言
我会设置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 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讨论 1 、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 、“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而不用“去世了”?
引导学生明确:讳饰修辞手法
的表达作用
(板书: 逝世)
讨论 2、“这个人的逝世,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 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明确:该句将 马克思逝世 这一事件 放在 国际工人运动 和 社会科学发展 的背景 中,从理论和实践 两个方面 评价 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
(板书: 贡献)
讨论 3、第 3 段为何要说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规律”,而不直接说马克思发现的规律呢? 引导学生体会
类比手法 的作用
讨论 4、在评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时, 作者为什么说 “豁然开朗”,以前一切研究都只是 “在 黑暗中摸索”?试揣摩“豁然开朗” 、“在黑暗中摸索”这两个短语蕴含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作者通过 这两个比喻性短句,形成的对比,赞颂了 的意义。
3
***
马克思 这一伟大发现
***
讨论 5、你如何理解 文章最后一句“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引导学生 从“敌人”和“私敌”两个词入手,
明确 恩格斯 赞扬了 马克思 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的 高尚品格,表达了 缅怀之情。
(板书: 缅怀)
通过这 5 个问题的探讨,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能把握委婉、 类比等语言特色, 体会马克思 的 革命情怀 和 伟大贡献。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五、四读文本 拓展延伸
我选取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引导学生明确:二者在 内容和表达方式上 具有相同之处 , 语言风格上具有不同 这一环节 意在 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 和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目标三的延伸。 环节六、 总结
我会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要求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 意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同时布置两个作业
必做作业:积累重要字词,赏析重要语句
选作作业:以“我站在马克思墓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500 字。
我的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逝世 贡献 缅怀
其中,作者在论述马克思的贡献时
运用的 准确严密的语言 是本文的重点( 划
)
文中重要句子 所包含的 作者的 思想感情 是本文的难点( 划
)
我这样设计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反思
最后,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课以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学生预习程度有限,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高低不齐, 学生可能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不太准确。因此 , 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