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
目 录
1、方案设计说明
2、投标及报价 3、问题及建议 4、设计及技术服务 (1)现场服务 (2)设计联络 (3)技术服务 (4)施工图设计 5、设计图纸 (1)效果展示 (2)分析创意 (3)规划设计 (4)建筑设计
v1.0 可编辑可修改
8、河南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医院简介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开放床位320张,占地27亩,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012年门、急诊量24万余人次,收住病人10500余人。是豫南地区的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
二、项目简介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确定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综合病房楼,主要包括门诊部、医技部、病房部、传染住院部和地下车库等,该项目场地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床位1100张,规划总建筑面积42798平方米。其中,病房主楼:17层(地下一层),占地面积2079平方米,建筑面积33716平方米;附楼: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建筑面积3204平方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5878平方米。
三、设计依据
1、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GK201305-031-1)
2、信阳市发改委文件,信发改社会【2013】368号文件 3、信阳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通知书,信规条字2013第01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46号 5、土地使用证
6、设计招标文件,招标编号:GMGG13185/02
7、卫生部《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四、医院现状分析
经实地考察以及现场拍照我们经分析认为,目前医院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重视、解决或改善。 1、场地比较狭窄,根据规划条件,新建筑占地面积仅16亩地,现有建筑面积仅为万㎡,平均每天门诊量约为950人次,门急诊量、住院量和医疗场地和医疗用房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 2、医院周边道路交通现状并不理想,东侧仅有一条28米宽城市干线,和南侧一条5米宽小路,使院区内外的交通组织受到较大限制。
3、院内环境、绿化、景观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被车位、硬化铺装、广场所覆盖,缺少供就医患者休憩、纳凉、观景、徜徉的设施、条件。 4、机动车基本都停在地上,没有地下停车场。
5、新建病房综合楼和东北侧原有门诊楼部分按工艺流程有机联系的问题必须合理解决。
五、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部分设计要求、数据、指标中存在的误差
在购买到招标文件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给出的建设规模、面积指标逐条进行了分析,感觉存在如下问题:
1、给出的总建筑面积42798㎡和所要求的设置1100床位之间面积不匹配。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第三章第十六条中规定1000床以上规模医院的建筑面积指标90 平方米/床,本医院的建设规模不小于99000平方米
2、在本楼单独辟出传染住院部相当困难,难以实现。会涉及到出入口、垂直交通、防护间距、单独的全封闭负压病房等等问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3、地下车库给出的面积偏小,扣除设备用房,剩余面积做车位严重不足。根据规划的要求是 50辆/万平方米,医院最少需规划210辆车,如果按地下150辆设计的话,地下室车库面积需要6000平方米,任如书中指标缺口较大
六、总图分析
院区地块近似长方形,总面积约为27亩地。方位和南北朝向成26度角向东南向倾斜。东侧28米宽的工区路为城市主干线,南侧5米宽的小路为城市支路,北侧和西侧均无路。城市路网现状对医院的交通组织不利。
甲方计划保留中部以东的建筑保留并适当改造做临时医疗用房,中部以西的接近一半面积的地上建筑大部拆除,拆除面积4000㎡,仅留最西端的两栋医技用房,拆除部分建设新的门急诊住院综合楼。
由于该建筑主要功能是住院病房,因此朝向很重要,考虑到道路交通的现状经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地下满铺,地上坐北朝南的朝向,建筑形状主体为L型,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利用地块同时又最大限度扩大病房层面积,合理增加床位数。
七、道路和出入口分析
根据周边道路特点结合院区现状,确定院区的主入口仍设在东侧,在南侧小路中部设住院出入口,在西南角位置设污物、尸体出口。这样设置既充分利用了现状路网又使门诊、住院人流和污物的运输有了相对合理的分流。
院内围绕新建楼做周圈4米宽环形消防通道并与原有路网进行合理相连。 八、设计理念
尊重现状、尊重医院经营的连续性以及人的需求、挖掘现有潜力、最大限度满足医院今后可持续发展的硬件需求。全面分析合理改造保留的医疗用房的功能布局,力图使新老建筑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相对合理的以新建楼为核心的医疗布局和流程体系。医院设计紧跟当前绿色医院的潮流,处处体现节能环保绿色医院的设计理念。
九、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建病房综合楼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1、根据场地狭窄和需求扩大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满足医院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的方案保证了1100张床位和总面积在42798㎡以上。从而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条件。具体做法是:建议将急诊部保留在原7层门诊楼内;建议取消传染病房,只设传染筛查门诊,并将其迁移到改造后的东侧原门诊一层。
2、解决院内外道路交通顺畅衔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仍然保留东侧医院主要出入口,同时充分利用南侧5米宽道路,设住院部出入口将住院病人引到南侧,缓解东侧的人流压力,另外,在西南侧设污物后勤出口,也是尸体的运输通道,既隐蔽又远离了公共视线。院内建筑四周设4米宽环形消防通道,既满足了消防需求又是平时机动车的通道。同时建筑南侧一层架空一跨,给住院部出入口流出足够的空间场地缓解人车流。
3、由于用地十分紧张,院区内缺少绿化、景观环境是必然的。通过建设新楼对环境进行整体综合治理、美化,全面提升院区的环境品质,给患者一个舒适的就医空间是规划设计的重要思路。
设计思路是:
其一、新建筑首层南侧一跨局部架空,增加了活动空间、提供了遮阳、避雨功能、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
其二、景观绿化面积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了地面不够空间补的设计手法,L型主体的北侧考虑到对北面紧邻医院民房的日照遮挡而做成退台,共退两级,每退一级都会有一个屋面,再加上裙房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的屋面会达到上千平米,全部做成屋顶绿化景观花园,既丰富了医院的绿化环境又给住院的病人就近提供了休憩、纳凉、观景条件,效果会很好。
4、机动车位不足是社会的普遍问题,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管理人性化的瓶颈。我们的设计思路是挖掘地下空间潜力,虽然招标文件给出的地下指标是5878平米,但是去除设备用房、太平间、必要的库房等设施剩于面积仅够停放100辆车左右,缺口仍然较大,为此,建议做-2层车库,可增加到200辆车位,从长远发展考虑,虽然会增加部分投资仍然是必要的,同时,留有建筑东侧、西侧各一处机动车出入口,这部分土建投资折合到地下两层的车位数量上平均显然是经济合理的。
5、新楼和老楼之间的合理连接是全面整合院区就医流程的必要措施,本设计在新楼东北侧二三层设连廊,直接和北侧老楼连接。原老门诊一层安排急诊;二层安排口腔、耳鼻喉、眼科;三层安排体检保健;四到七层安排行政办公功能。这样,这些可是的病人可方便快捷的通过联廊到新楼进行深度检验、会诊。
6、任务要求中给出设计内容中有传染病房一项,如果将传染病房设在新楼内不但要解决交通、人流的隔离问题,而且传染病人的负压病房需设医、患、物三通道,专用负压通风、空调系统亦需要独立设置,这需要占用很大空间,减少相当多的床位,难以保障主要床位指标的实施,综合测算得不偿失,为此,本设计取消了传染病区,建议在医院大门入口处老门诊楼仅设传染门诊或筛查门诊,如设传染隔离住院病区则按规范要求需要和周边建筑退距25米以上,目前院区综合分析不具备条件,为此,建议遇有感染病例经门诊确诊后转院治疗。
7、招标文件提出新楼要坐南朝北,应该是考虑将主楼设在南侧,裙楼设在北侧,这样可以减少新楼在日照上对北侧相邻民房的遮挡。但是,根据对地块的分析,显然一字形的主楼从面宽上无法满足每层两个护理单元对面积的需求,为此,我们将主楼设计为L型,西侧向北的纵向主楼必然会对北侧相邻民房造成日照遮挡,经采用信阳日照标准的软件进行多次日照分析,最后确定将纵向主楼由北向南采用退台式造型,从第九层开始退台,退距为2跨(14.4米)隔五层再退距2跨,这样的设计手法既满足了床位数等刚性需求又有效解决了日照遮挡问题。同时又丰富了建筑错落有致的
天际线,辟出了做屋顶绿化景观的空间,给住院病人提供一处极好的休闲环境。
十、新建筑特点
1、新楼总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总床位1028床,车位数258,主楼17层,病房部分层高3.6米,(包含2.19米设备层)裙楼4层,层高4.5米,总高度6,699米。
2、根据院区路网和广场的布局,本设计将门诊主入口设在面临广场的东侧,以适应大量就诊人流集散;南侧设有住院出入口北侧设有住院次入口,西南侧设有后勤和污物出口。根据院区地域狭窄的特点,在本建筑南侧首层设有7.2米宽东西走向的架空层,从而扩大了人流集散空间同时又为就诊患者提供了夏天遮阳避雨的方便条件。 3、各层平面功能
-2层:地下车库、太平间、垃圾收集点
-1层:设备用房、地下车库、物资库房、厨房餐厅
首层:门诊大厅、住院大厅、消防保安监控室、放射科,挂号、收费、药房、出入院手续、新农合 2层:妇产科诊室、检验科、普通诊室 3层:中心供应、病理科、血透中心、门诊 4层:手术部、ICU、诊室 5层:产房、住院病房护理单元 设备层:手术室净化空调设备
6层:两个护理单元(其中包括儿科病房、NICU) 7层:两个标准护理单元
8~12层:个标准护理单元(适用大型的科室) 13~17层:一个标准护理单元
4、立面造型的创意:经实地考察,医院原有建筑最晚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医院四周的建筑缺乏特点,参照的价值不高,为此,本设计希望将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打造成既突出社会公益特点又体现21世纪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全新立面造型。同时,试图使该建筑成为地区的医疗公益的标志,立面形象特点突出,深入人心。建筑立面设计综合考虑场地设计、建筑功能、城市文脉、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因素,力图创造一个与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互动和交流建筑形象。建筑风格整体采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用现代典雅主义风格,通过古典的传统构图手法,工整严谨比例推敲,赋予现代的材料与结构新的涵义和生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造型简洁明快,风格精美典雅,建筑细节处理细腻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形体。同时,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始终坚持“时代性、人文性、地域性、生态性、经济性”的设计原则,营造一个现代、舒适、人文、绿色、健康、节能的医院环境。建筑主楼立面重点突出纵向线条,强调高耸感,展现现代科技的一面;面向医院主出入口一侧建筑立面由南向北依次跌落,形成三个退台,不但满足了北侧相邻民房的日照要求,而且为住院病人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屋顶花园,建筑形态如同起伏有序的山脉,与信阳的地貌相呼应,体现建筑地域性和人文关怀的一面,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住院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5、节能、环保、绿色医院设计:本设计在外窗的开启、保温及装饰材料的选择、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等设备选择上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利用屋顶的空间进行绿化,既为病人提供了舒适的休憩空间又扩大了绿化面积,较大程度改善了院区环境。同时,在工程造价上严格把控,选择价格低廉、成活率高、绿化效果好、管理成本低的花草进行绿化,另外,屋顶的绿化还对建筑的隔热保温起到很好的作用。
结构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综合楼为地下2层,主楼部分地上17层,裙房部分为地上4层。建筑的长为75.1m,宽为60.7m,结构总高度为67.440m。
2)抗震设防烈度及主要地震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6度,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中震防发〔2009〕49号文件》,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应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所以本工程按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进行设计。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乙级
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
)主楼和裙房设计为一个抗震单元,中间不设置抗震缝。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利用中间和两端的楼电梯间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加强建筑的整体侧向刚度,提高建筑的抗连续倒塌能力,保证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地基
)根据地质条件尽量采用天然地基。
)根据规范和地质条件的要求,基础拟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基础及邻土部分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b类,基础底板、外墙的混凝土抗渗等级≥P6。
5)结构分析及计算
)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SATWE软件进行整体结构计算。 )抗震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1)相关的现行给排水设计规范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3)设计委托书中相关设计要求 系统设置
该工程设置的系统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化学灭火系统及灭火器的配置。 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生活供水管网的压力为。 2)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约1000m3/d。最大时约150 m3/h. 3) 生活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均由设于生活泵房内的给水加压设备二次加压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