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沂水春风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因之以饥馑 ..B.如会同,端章甫 ..C.摄乎大国之间 .D.异乎三子者之撰 .
解析:选A A项,饥馑:(古今同义)饥荒;B项,会同:(古义)外交会见/(今义)会合连同;C项,摄:(古义)夹/(今义)拍摄;D项,撰:(古义)述/(今义)写。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则曰(平常) 比及三年(等到) ...B.愿为小相焉(宰相) 舍瑟而作(舍弃,放下) ..C.以俟君子(等待) 鼓瑟希(通“稀”,稀疏) ..D.夫子哂之(微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解析:选B B项,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3.下列加点“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与点也 .A.则与之斗卮酒 .C.吾与女,弗如也 .D项,动词,结交,亲附。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国以礼 .A.愿为小相焉 .C.由也为之 .
相同;D项,助词,表疑问语气。
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吾知也 A.则何以哉 C.加之以师旅
B.为国以礼 D.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为击破沛公军 .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客从外来,与坐谈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解析:选C A项,动词,给;B项,介词,跟,同;C项,动词,赞成,与例句相同;
解析:选C A项,动词,做,担任;B项,介词,给,替;C项,动词,治理,与例句
解析:选A A项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6.名句默写。
(1)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则曰:‘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
答案:(1)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3)风乎舞雩 咏而归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二、《论语》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26)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鼓瑟希 鼓:____________________ .(2)舍瑟而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言不让 让: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见方六七十…… 安: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弹奏 (2)站起来 (3)谦让 (4)难道 (5)怎么,哪里 8.下列句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C.咏而归 .顺承关系。
B.舍瑟而作 .D.夫子莞尔而笑 .
解析:选B A、C、D三项的“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而”为连词,表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赤则非邦也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的志向跟前面三位讲的不同。 (2)孔子深深地感叹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 (3)难道公西赤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10.曾点的话说到了孔子的心坎上,然而孔子为何“喟然叹曰”,能否换成“欣然笑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曾点的志向里虽有孔子崇高的政治主张、美好的社会蓝图,但现实却令他十分苦闷。周游世界,到处碰壁,身心俱疲。面对当时的乱世,孔子已经知道“道之不行”,曾点所描绘的其乐融融、老少皆安的和谐境界,终究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因此,这一声“喟然”长叹,便形象地表现出孔子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
聚书训序 [明]祁承熯
余阅《殿阁词林记》,恭述成祖视朝之暇,辄御便殿阅书,或召儒臣讲论弗辍也。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上曰:“士人家稍有余赀便欲积书,况于朝廷,其可阙乎?”遂召礼部尚书郑旸,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求遗..书,且曰:“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复顾缙等曰:“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乎?”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然前人聚而后人弗能守,犹弗聚也;即后人勉为守而不能重,犹弗守也。司马温公文史万余卷,置读书堂,晨夕取阅,虽累数十年,皆手若未触者。尝语其公子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宗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启卷,先视
几案洁净,藉以裀褥,然后端坐展看。或欲行,即承以方版,非惟免手汗渍及,亦恐触动其.脑。每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拈而挟过。每见汝辈以两指爪撮起,是爱书不如爱货贝也。 尔辈惟法温公之珍惜,斯称能守者乎!至于钞录校雠,更不可废。因举古人聚书足法者,列之后。 .
黄公望跋张雨藏钱选《浮玉山居图》 .
霅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串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于古今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于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学。今观贞居所藏之卷,并题诗其上,诗与画称,知诗者乃知其画矣。至正八年九月八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
[注] ①钱选(约1239-约1300),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霅溪翁等。②赵文敏公(1254-1322),即赵孟,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谥文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家稍有余赀便欲积书 赀:钱财 .B.贾竖藏货贝,儒宗惟此耳,然当知宝惜 宝:珍爱 .C.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裀褥,然后端坐展看 藉:垫 .D.黄公望跋张雨藏钱选《浮玉山居图》 跋:写落款 .
解析:选D 跋:写在书籍、字画后面的文字,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况于朝廷,其可阙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因举古人聚书足法者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C.置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
D.且曰:“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
解析:选B B项,都是连词,译为“于是”“就”“便”。A项,副词,怎么;代词,他。C项,副词,才;动词,是。D项,连词,并且;副词,将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成祖不满文渊阁藏书不丰的现象,下令四出收求好书。他重视读书,认为与其把金银财宝留给后代,不如把藏书留给后代。
B.第一篇文章作者认为前代人收藏书籍,后代人即使勉强保存了这些书籍,但是如果后人不重视(读书),那么与不保存这些书籍好像也是一样的。
C.第一篇文章作者读书是十分讲究的,他放书的地方要清洁,读书要端坐,移动书时
②
①
要防止汗渍,翻书页要同时使用右手拇指和食指。
D.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论述类文本,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法,举明成祖和司马温公的例子,很好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要藏书、要读书。
解析:选D 作者的观点是要藏书、要读书、要爱惜书、要研究书(至于钞录校雠,更不可废)。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书值不可较价直,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哉圣谟!非臣庶所宜恪遵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收集书,那么)也许价值珍贵的书可以收集到。
(2)圣上的(读书)策略多么远大啊!(这样的读书策略)不是我们这些臣僚应该严格遵守的吗?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独 与 敖 君 善 讲 明 酬 酢 咸 诣 理 奥 而 赵 文 敏 公 尝 师 之 不 特 师 其 画 至 于 古 今 事 物 之 外 又 深 于 音 律 之 学 其 人 品 之 高 于 此
解析: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句意的理解进行断句。“而”“至于”“又”这些连词前面往往要断开。“与……善”是一个固定短语,应在后面断开。“讲明酬酢”是一个动宾短语,后面也应断开。“师之”是“以之为师”,语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深于音律之学”是一个独立的动宾短语,其后应断开。
答案: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于古今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于此
参考译文:
聚书训序
我阅读《殿阁词林记》,作者恭敬地记述了明成祖利用上朝的空闲,就亲自在便殿读书,或者召见文臣讲诗论文不停(的事情)。(皇上)曾经问:“文渊阁里经史子集的图书都齐备吗?”大学士解缙回答说:“经史类图书粗略备齐,子集类图书还多有缺少。”皇上说:“读书人家稍有余钱就想收藏图书,何况是朝廷,怎么可以缺少图书呢?”于是就召见礼部尚书郑旸,命令他选择精通经典书籍的官员四次出去收求过去遗留下来的书籍,并且说:“书的价格不要与卖家计较,只按他要的价格给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收集书,那么)也许价值珍贵的书可以收集到。”再回头对解缙等人说:“购买书籍不难,必须经常阅读,才有益。平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