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3:55: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授课学时:64 课程学分:4学分

一、 课程性质、任务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对工程要素(角度、距离和高差)进行测定和测设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最基本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各种常规工程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胜任今后在勘察设计的测图与用图,施工中用图和放图、竣工测量等工作。

二、 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 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 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 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法、水平角度测量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 熟练掌握距离丈量的工具,直线定线的方法

● 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掌握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 熟悉测量工作原则、施工测量规范 ● 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技能目标:

● 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

● 能够运用水准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四边形的点的高程(等外水准测量) ● 能够正确使用经纬仪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实训设备测量一闭合三角形的内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等设备观测竖直角

● 能够运用经纬仪和水准仪等仪器联合一小区域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 ● 能够完成某一区域的地形测量

●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以及工具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 能够完成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 能够完成建筑物定位及放样

素质目标

● 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 具有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 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 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建筑工程测量》由王建干、赵雪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于2012年02月出版。该教材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十一五”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范教材。

教材使用评价: 该书以重视基础、强调应用为原则,做到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体系严谨。该书做到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技能,适合我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

选用的参考资料

(1)由凌支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9月出版的《建筑工程测量》。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教材及规范教材。 (2)覃辉 《土木工程测量》(第二版)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过静珺 《土木工程测量学》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正禄、吴东材,杨仁 《精密工程测量》 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2 (5)张永奇、张正禄等。《高等应用测量》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6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GPS原理与数据处理》

《数字摄影测量》、《测量平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后续课程:各专业的专业课程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 课程内容

1.“建筑测量”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学习目的及要求。 2.测量工作的本质——地面点位的确定。 3.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高差、测角和量距。 4.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建筑测量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简史。

2.在理解水准、水平面、本地水准面等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确定地面点位的坐标系与高程。

3.了解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测高差、测角度、量距离 4.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

(二)水准测量 课程内容

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3.水准点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方法与记录。 4.水准测量成果的内业计算。 5.水准仪使用的注意事项。 6.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教学要求

1.理论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点的高程位置求算的两种方法。 2.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掌握水准仪使用的操作程序。 3.了解水准点的概念,理解水准路线三种形式。

4.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方法和内业成果计算方法。 5.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三)角度测量 课程内容

1.水平角的概念与测量原理。

2.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读数方法。 3.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测回法。 4.竖直角的概念与测量。

5.J6级经纬仪的使用注意事项。 6.J6级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教学要求

1.理解水平角的概念及其测量原理,掌握水平角角值的计算方法 。 2.了解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初步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并能正确地记录与计算。 4.理解竖直角的概念,了解竖直角的观测与计算。 5.了解J6级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 (四)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课程内容

1.距离丈量的工具,直线定线的方法。

2.距离丈量的方法,距离丈量的精度计算。高差法与仪高法

3.直线定向的概念、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 4.罗盘仪的构造与磁方位角测量。 教学要求

1.正确使用丈量的各种工具——钢尺、皮尺、标杆、测钎。 2.掌握直线定线的两种方法——目测法与仪器定线。 3.掌握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及其精度计算。

4.理解直线定向、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掌握方位角或象限角的换算方式。 5.了解罗盘仪的构造,掌握磁方位角的测量方法。 (五)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 课程内容

1.地形图概述。

2.地形图阅读的基本知识,

3.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确定点的坐标及高程,确定直线的水平距离、坐标方位角及平均坡度,绘制某线路方向的断面图。 教学要求

1.了解地形图图式、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和地形图图外的各种注记及图内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2.掌握阅读地形图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掌握应用地形图确定某点的坐标及高程,确定某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和平均坡度,能绘制某线路方向的断面图。 (六)建筑场地测设的基本工作 课程内容

1.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网的形式。 2.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内容——测设已知水平长度的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3.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4.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场地施工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和布设高程控制网的有关知识。 2.初步掌握下列三项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长度值的距离; 测设已知水平角值的第二方向; 测设已知高程值的位置线。

3.初步掌握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了解角度交会法和距离和交会法的有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交极坐标法 (七)建筑施工测量 课程内容

1.施工测量概述。 2.场地平整测量。

3.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施工测量。

4.多层房屋的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工业厂房柱子安装测量,吊车梁安装测量,圆筒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竣工总平面图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2.掌握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学会估算挖填土石方量。 3.掌握民用建筑物的定位与抄平方法。

4.掌握基础施工中的标高控制和轴线控制的施测方法。 5.掌握墙体施工中的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施测方法。

6.初步掌握工业建筑物施工中的厂房柱子安装,吊车梁、轨安装的测量工作筒形建筑物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7.了解竣工总平面图编汇中的有关测量知识。

(八)小地区控制测量 课程内容:

1.小地区控制测量方法。

2.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3.三角高程测量。

教学要求

1.了解校区控制测量的概念、特点及注意事项。 2.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方法。

3.熟练进行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以及三角高程测量。

六、测量实习

实习一 水准仪的使用 实习二 水准路线测量

实习三 水平角与竖直角观测 实习四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实习五 测设已知长度的直线和已知高程的点 实习六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七、教学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名称 讲课 1 2 3 4 5 6 7 8 建筑工程测量绪论 水准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 建筑场地测设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 激光定位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简介 2 5 5 4 5 6 4 3 1 1 2 3 3 1 实训 小计 2 5 6 5 7 9 7 4 备注 9 测量实习 实习一 水准仪的使用 实习二 水准路线测量 实习三 水平角与竖直角观测 实习四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实习五 测设已知长度的直线和已知高程的点 实习六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总复习+实训 合计 9 9 4 6 64 10

七、课程考核要求及考核方法: 1、考核

课堂表现、教学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实训情况 2、成绩评定

(1)教学过程占40%:出勤情况及课堂纪律、教学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及实践环节参与情况)、平时作业(书面作业)。

(2)期末考试占60%:统一命题、制卷,书面闭卷考试。

八、补充说明

教学大纲编写组:

教学大纲编写组组长:

2015年8月25日

本课程大纲执笔: 2015 年 8月25日

系部专家审查组:

搜索更多关于: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 的文档
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2zf323uxy9kfa2517te4mn0g1mmhw00jm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