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泥浆比重:1.15~1.20 粘度:24s; b.稀浆比重:<1.08 粘度:20s。
5.2.3 待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后,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试验结果及时上报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便于分析所选设备的合、理性、实用性。
5.2.4 抽水期间,应进行地下水水位观测,以便于分析地基强度、变形和基坑稳定性。 5.2.5 基坑降水封井在满足主体结构抗浮要求、满足基坑施工要求及满足主体结构施工要求的同时,经业主认可后,方可封井停抽。
5.2.6 坑顶部设置排水沟,并及时处理排出去的水,避免回灌。坑内明水必须在24h内抽出排放到不影响基坑的范围内。 5.2.7 管井主要施工程序:
准备工作-布孔定线-钻机就位-钻孔-清孔换浆-井管安装-填料-及时洗井-单井试抽-抽水
5.2.7.1 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应落实“三通一平”,并满足设备、设施就位和进出场地条件。钻孔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保证供水供电(自备发电机)备好泥浆,钻孔机具完好;
b.配齐滤料、管材及滤网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按沉放先后顺序对方在孔位附近;
c.抽水设备(深井潜水泵或深井泵)及排水系统; d.钻机附近需设置泥浆坑,以防泥浆水漫流;
e.信息化资料(降水记录、施工记录表等)。 5.2.7.2 布孔定线
a.布孔定线必须按设计图纸的井位平面布置图进行;平面偏差≤5cm; b.遇有障碍物,不得不调整管井井位时,应通知设计和监理单位到场确认. 5.2.7.3 钻机就位
a.钻机就位前场地应平整夯实,地基坚固足以防止自重荷载及钻孔过程中振动荷载引起场地不均匀沉降;
b.钻机架设必须平正牢固,钻头、磨盘和孔位三对中(护口管、转盘和天车应在同一条垂线上); 5.2.7.4 钻孔
a.钻孔方法:深井钻井机械常用有回旋式钻机和钻孔式钻机;成孔时宜采用护筒及护壁措施;深井管底部约1~2m应填滤料
10
b.钻孔要求:钻孔直径不得小于800mm;送水泵压不得低于2MPa;泵流量不得小于20m3/h;钻杆直径与钻孔直径应相适应,避免细钻杆钻打孔;钻进施工中保持钻杆直立不摆动;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0范围内;钻孔深度应大于设计井深0.5~1.0m,确保井管下至设计井深;孔身垂直、倾斜偏差≤1/500;钻孔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温、水洗液、井壁坍塌、涌砂和气体逸出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5.2.7.5 清孔换浆
a.钻到预定孔深后为防止泥浆沉淀和井孔坍塌,影及时清孔换浆,置换的泥浆含砂量不大于5%;
b.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30cm。 5.2.7.6 井管安装
a.安装井管前应采用导向器进行探孔; b.清孔换浆后应立即安装井管;
c.井管质量必须满足其材料质量及制作要求; d.第一节井管底部应采用钢板封底口; e.井管上端口应高出地面至少50cm; f.安装井管时每隔4m应设置扶正器; g.严禁强行将井管压入井孔; h.下管法:选择适当的下管方法; i.井深偏差不得超过设计井深±2/1000。 5.2.7.7 填料
a.填料前应采用粘土封闭井管上部端口; b.填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井管必须居中; c.井管达到预定深度后,应适当稀释井内泥浆;
d.然后立即在井管周围灌砂滤料,滤料含泥量应≤3%,滤料粒径2~3mm; e.采用循环水填料方法;
f.在井管周围必须连续均匀适速投放滤料,滤料质量必须符合滤料要求; g.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匀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滤料的充填量不得小于计算充填量的95%;
h.滤料充填至施工作业面以下2m时,应压实滤料,改用优质粘土充填至施工作业面,并压实和封闭填料口;
i.严禁井管内坠落杂物杂质;
11
j.井管施工时应按施工记录表做好记录。 5.2.7.8 洗井
a.下管填料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及时特殊情况间隔时间应≤24h; b.利用活塞洗井法或活塞与空气压缩机联合洗井;
c.洗井结束后,井水含砂量应小于1/10000;井内沉渣厚度不得超过20cm; d.洗井过程中应控制活塞上下往复速度,不得强硬推拉;
e.严禁活塞坠入沉砂管中; f.洗井自上而下,分段进行;
g.合理的洗井时间与含水层结构、泥浆指标及洗井设备有关,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4小时;
h.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可加洗井剂浸泡后再洗井。 5.2.7.9 试抽
a.洗井后,应对井管进行单井试抽,如有异常,应重新洗井,并再次进行试抽; b.在降水井内装置深井泵时,应注意使电动机转向正确,严禁逆转;
c.装置深井潜水泵时,潜水电机、电缆和接头的绝缘必须安全可靠,并配有保护开关控制,确保安全运转。 5.2.7.10 抽水
a.无论稳定流还是非稳定流抽水都必须具有连续性,抽水应以地下水源源不断流至管井,使管井滤网不至堵死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配备合适规格(排量和管径)的抽水泵;
b.每个井管设施竣工后应单独进行试抽,合格才可以进行降水; c.深井潜水泵不需要敷设地面管路,可以根据场地情况灵活布置;
d.潜水泵运行时,泵底高出孔底1m,以避免流入井内的细粒沉泥\淤住烧掉\,并使泵体在水下3m左右,以防“脱水烧掉”;
e.深井井点应备有双电源;
f.采用深井潜水泵,宜间隔分别用两组电源供电,以策安全;
g.深井井点排出之水应向远处排放,防止回渗; h.抽水的水位和出水量稳定时间为4~8小时;
i.每口活井必须配有一台抽水泵,施工单位严禁任意调换设备,否则引起严重结果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
j.施工单位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备用泵。
12
5.2.8 管井验收
5.7.1.1 管井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规定《供水管井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5.7.1.2 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洽商处理意见书或审批手续;
5.7.1.3 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含砂量(体积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粗砂含量小于1/50000; b.中砂含量小于1/20000; c.细砂含量小于1/10000;
5.7.1.4 验收时应提供施工记录、工程统计表、施工说明、洽商处理意见和审批文件等; 5.2.8.5 全部降水、排水设施的降水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实际降水应等于或深于降水深度,并稳定24小时; b.应按工程辅助措施、补救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5.2.9 管井监测
5.2.9.1 出水量监测和记录
a.每口井比不配备一套相适应的流量计装置;
b.出水量通常每天观测1次,如有异常现象,必须加强观测,每日不少于2次; 5.2.9.2 含砂量监测和记录
a.每口井必须配套一套相适应的含砂量计量装置; b.含砂量必须满足含砂量要求;
c.每口井每天必须至少有一次含砂量记录; d.施工单位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备用含砂量计量装置。 5.2.10 封井措施
5.2.10.1 降水井封井前提条件为:
a.结构底板施工完成; b.满足主体结构抗浮要求;
c.基坑内降水井井内稳定水位位于基坑面以下2~3m; 5.2.10.2 降水井封井步骤:
a.首先将处于工作状态的降水井间隔封堵;
b.降水井局部封堵后,继续对未封堵降水井的工作状态(包括出水量情况,水位变化值,稳定水位标高,水泵位置标高等记录)进行观测;
c.当满足第一条所述三点前提条件后将剩余降水井逐一封堵。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