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
A、新参加工作的餐饮从业人员 B、参加餐饮服务的实习人员 C、餐饮服务单位的管理人员 D、以上都是 6、餐饮从业人员上岗时应遵守( D )个人卫生要求。 A、经常洗手消毒 B、不在加工场所抽烟 C、不留长指甲和佩戴戒指 D、以上都是
7、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下列哪种人员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 )
A、患有副伤寒的人员 B、患有糖尿病的人员 C、患有感冒的人员 D、患有胆囊炎的人员 8、下列哪种物品使用前必须消毒( D )。
A、餐具 B、饮具 C、熟食品容器 D、以上都是 9、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 D )
A、食品安全管理员 B、厨师长 C、领班 D、行政负责人或个体经营业主
10、餐饮服务单位提供给消费者的餐饮具必须:( D ) A、用开水烫 B、清洗 C、消毒 D、清洗消毒 11、食品安全管理员应掌握以下哪种知识:( D )
A、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B、餐饮经营场所、餐饮加工的安全要求 C、从业人员的健康与个人卫生要求 D、以上都是
12、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 A )条件存放。
A、高于60℃,或低于10℃ B、0℃以下 C、常温 D、冷冻 13、餐饮从业人员若患有某些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常通过哪种途径污染食品。( D )
A、病原体通过皮肤污染食品 B、病原体通过唾液或喷嚏污染食品 C、病原体通过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污染食品 D、以上都是 14、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潜伏期为( A )天。
A、1-2天 B、5-10天 C、半个月 D、一个月 15、伤寒与副伤寒的区别主要依靠( C )鉴定。
A、潜伏期长短 B、临床表现 C、细菌分离 D、发热高低 16、伤寒与副伤寒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B )天。 A、1-2天 B、7-14天 C、一个月 D、二个月 17、肝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 )
A、食欲减退 B、肝区痛 C、发热 D、黄疸 18、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 D )
A、输血传播 B、注射传播 C、经口或接触传播 D、以上都是 19、甲型肝炎患者什么时期传染性最大?( C )
A、潜伏期前 B、潜伏期内 C、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 D、黄疸后20天
20、肺结核主要临床症状有:( D )
A、咳嗽、疲倦、体重减轻或发热 B、听诊有持续存在的小水泡音 C、X线检查有空洞,渗出性或干酪样病变 D、以上都是 21、伤寒病人需要隔离治疗,在( B )情形下,方可接触直接入口
食品工作。
A、治疗痊愈后
B、彻底治疗痊愈停药3天后,大便培养连续3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者
C、彻底治疗痊愈停药3天后,大便培养连续5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者
D、彻底治疗痊愈停药3天后,大便培养连续7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者
22、餐饮单位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D )情况时必须洗手。
A、开始接触食品工作之前 B、大小便之后
C、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餐具、容器等之后 D、以上都是 23、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经治疗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C )
A、可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B、可参加凉菜间工作 C、可参加不接触食品、食具的工作 D、不可参加餐饮服务工作 24、烹调食品时充分加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其中心温度不低于( B )。 A、60℃ B、70℃ C、80℃ D、100℃
25、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特点是:( D )
A、传染性强 B、传播途径复杂
C、流行面广泛和发病率较高 D、以上都是 三、判断题
1、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 ×) 2、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毒有害、质量不新鲜的食品
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不得采购。 (√)
3、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均应
严格索证,采购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时不需要索证。 (×) 4、食品仓库内主食、副食、食品、非食品可同时存放,不得存放有
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与杂物。 (×) 5、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可共同使用,盛
装海产品的容器要专用。 (×) 6、食品按类别、品种分架,隔墙、离地整齐摆放,散装食品及原料
储存容器加盖密闭,同时经常检查防止霉变。 (√) 7、凉菜间室内温度不得超过30℃,每天按规定时间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
8、餐饮单位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可先上岗后体检。(×)
9、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
品安全疾病的,不得参加餐饮服务工作。(√) 10、可在洗刷餐饮具的水池内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冲洗拖布。 (×) 11、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