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化 学
2019.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39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研究表明,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体物也与雾霾的形成有关(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不利于减少雾霾形成的是( )
A. 减少煤炭供热 C. 增加植被面积 C. 推广燃料电池 D. 露天焚烧秸秆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7Cl
B. 次氯酸的电子式:HOCl C. 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
······
D.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B. 晶体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 氯化铁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铜制线路板 D. 氧化铝具有两性,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Na+、Ba2+、NO-3、HCO3
-
B. 0.1 mol·L-1的NaNO3溶液中:Fe2+、+、Cl-、SO24
2-
C. 0.1 mol·L-1的BaCl2溶液中:Mg2+、Al3+、NO-3、SO4
2--
D. 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中:+、NH+4、CO3、ClO 5.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 用图2所示装置验证SO2的漂白性
C. 用图3所示装置配制100 mL 0.100 mol·L-1的硫酸溶液
D. 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水和溴苯
6.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铝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B. 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CaCO3+2H+===Ca2++H2O+CO2↑
C. 用氨水溶解氯化银沉淀: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Ba2++OH-+HCO-3===BaCO3↓+H2O 7. W、、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可形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Y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的强
C.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r(Y)>r()>r(W) D. 由、Y、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8. 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6CO2(g)+6H2O(l)===C6H12O6(s)+6O2(g);ΔH1 ② C6H12O6(s)===2C2H5OH(l)+2CO2(g);ΔH2 ③ C2H5OH(l)+3O2(g)===2CO2(g)+3H2O(l);ΔH3 A. 2ΔH3=-ΔH1-ΔH2
B.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在不同油耗汽车中发生反应③,ΔH3会不同
D. 若反应①生成1.12 L O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C6H5ONa――→C6H5OH――→CO2 B. FeS2――→SO2――→H2SO4 高温
C. Mg(OH)2――→MgCl2(aq)――→无水MgCl2 D. NH3催化剂△――→NO2――→HNO3
10.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应用普遍的化学电池,新型液流式铅酸蓄电池以可溶的甲基磺酸铅为电解质,电池总反
O2
H2O
HCl(aq)
△
O2
H2O2
HCl(aq)
Na2CO3(aq)
应为Pb+PbO2+4H+2Pb2++2H2O。下列有关新型液流式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和放电时,溶液中Pb2+浓度均保持不变 B. 放电时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 C. 放电时,正负电极质量均会增大
D. 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Pb2++4OH--2e-===PbO2+2H2O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以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抗氧化剂BHT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甲基苯酚与BHT互为同系物 B. 反应Ⅰ、Ⅱ都是加成反应
C. BHT与足量氢气的加成产物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D. 一定条件下,对甲基苯酚能与HCHO发生缩聚反应 1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室温下,向10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1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2滴0.1 mol·L-1 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I溶液,再滴加2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 结论 溶液中不含+ B sp[Mg(OH)2]>sp[Fe(OH)3] C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D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电解法精炼铜的过程中,若转移1 mol电子,则阳极溶解32 g粗铜
B. 仅升高平衡体系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的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 反应NH3(g)+HCl(g)===NH4Cl(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
D.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23水解程度减小,溶液pH减小
14. 25 ℃时,已知a(CH3COOH)=1.75×10-5,b(NH3·H2O)=1.76×10-5。取浓度均为0.100 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00 mL,分别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滴加溶液到10.00 mL时:
-
c(H+)+c(Cl-)=c(NH+4)+c(OH)
B. 曲线Ⅰ,滴加溶液到20.00 mL时:
+-
c(Cl-)>c(NH+4)>c(H)>c(OH)
C. 曲线Ⅱ,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CH3COO-)=c(CH3COOH)>c(H+)=c(OH-) D. 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00 mL时:
c(CH3COO-)+2c(OH-)=2c(H+)+c(CH3COOH) 15. 700 ℃时,在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H2(g)+CO2(g)
起始浓度 甲 0.10 0.10 乙 0.20 0.10
H2O(g)+CO(g)达到平衡。
丙 0.20 0.20 丁 0.10 0.20 c(H2)/(mol·L-1) c(CO2)/(mol·L-1) 甲容器达平衡时c(H2O)=0.05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平衡时容器乙中CO2的转化率等于50%
25
B. 温度升至8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6
C. 达平衡时容器丙中c(CO2)是容器甲中的2倍 D. 达平衡时容器丁中c(CO)与容器乙中的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16. (12分)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SiO2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O2的流程如下:
(1) 酸浸时,通常加
入FeSO4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①为提高酸浸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一种)。
②滤渣中含大量硫单质,酸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证明除铁后所得溶液中不含铁元素的实验方法是 。
(3) 酸性条件下,用合适的氧化剂可以将MnSO4转化为高纯MnO2。
①用NaClO3作氧化剂时会同时产生Na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反应中NaClO3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 ②用适量的MnO4作氧化剂,反应后溶液中无锰元素剩余。理论上消耗MnO4与生成MnO2的n(MnO4)∶n(MnO2)= 。
17. (15分)利用蒈烯(A)为原料可制得除虫杀虫剂菊酯(H),其合成路线可表示如下:
已知:R1CHO+R2CH2CHO②――→ HO+/△
3
①稀NaOH
。
(1) 化合物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2) A→B的反应类型为 。
(3) G的分子式为C10H16O2,写出G的结构简式: 。
(4)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 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 写出以
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和CH3CH2OH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