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
南林大马原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生于( C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 D、阶级斗争学说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C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BD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亚当?斯密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BD )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DE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DE )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C )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B )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B 6、C 7、A 8B 9、A 10、A 11、B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BD 3、ADE 4、CDE 5、AC 6、ABCD 7、AB 8、ADE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C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C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D )
A(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D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的思维方法是 ( A ) A(归纳与演绎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D )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BC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B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BC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