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麻城市春蕾学校:徐江峰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课改体会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实施方法。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为此,在近几年通过学习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合作模式和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我在教学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提出
高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也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怎样提高45分钟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高效?”,“我的教学高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高效的教学”等等。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 三、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
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骑自行车时,要想自行车停下来,必须用力捏手闸,并且知道这是摩擦力所致。”但是大家想过吗,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一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用多媒体播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再度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实验探究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3、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样,应从“实效”的角度出发。即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物理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用课件展示:磁感线的分布,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动机的原理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简单的知识充实化。
四、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高效教学模式 1、动手实验—活动性学习
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式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现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物理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构建、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人了
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生物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物理学思想与方法,认识物理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与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分组探讨”的教学方法。如探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4、归纳检测—反思性学习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对知识的探究有深有浅,常常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有时还需要教师将知识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与社会化的过程。另外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通常通过检测手段对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和检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物理学科相比其它自然学科而言,知识零散性较强,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因此学习完每章节或单元后,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和试卷进行检测是对知识的落实和巩固的重
要环节,因为通过归纳和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反思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中实施高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使高效教学策略研究得更深刻和更具体,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