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贴嘴时应用定位针穿过进浆管,对准缝口插入并将注浆嘴骑缝压向混凝 土面,拔出定位针时,以不粘附嘴胶(胶粘剂)为合格。不合格时,应清理缝口,重新贴嘴,直至合格。
b.埋管、贴嘴、封缝应粘贴牢固,能满足承受最大灌浆压力要求。 c.灌浆单元内所有混凝土裂缝、灌浆管口、贴嘴应有序统一编号。
3)采用钻孔灌浆时,使用冲击钻钻孔,孔深根据缝深确定。孔间距0.3~0.5m 左右,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证钻孔通畅。所有钻孔均作为灌浆孔。对于互不串通的孔采用单孔孔内循环灌浆。串通孔采用并联灌浆,串通区灌浆时采用由一侧向另一侧灌的顺序。
4)安装灌浆嘴及压水试验。在清洗干净的孔洞内安装灌浆嘴,采用扳手或钳子拧紧避免漏气、漏浆。灌浆前,灌浆孔安装阻塞器(或埋管),应用灌浆压力通过灌浆嘴压水,检查灌浆嘴是否牢固及进水量。
5)灌浆前应采用洁净压缩空气对裂缝与埋管、贴嘴之间的畅通性和封缝的密封性以及管路安装的牢固性、可靠性等进行压风检查并记录。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直至合格。风压不得超过最大灌浆压力的30%。
6)灌浆次序。对于混凝土竖向裂缝(包括斜缝)灌浆应自下而上、自深到浅进行;对于混凝土水平裂缝(包括接近水平状的裂缝)灌浆应自里向外、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两者灌浆施工应按孔(嘴)的编号顺序,依次灌浆。当裂缝规 模较大,超过灌浆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和灌浆质量难以保证时,可采取分区灌浆,分区方法可采取钻孔封堵、间隔灌浆分割等,形成各自独立的灌区。某些灌浆嘴进水量特别大,串通范围特别广,应优先灌浆。
7)灌浆时,除已灌或正在灌浆的嘴外,其他孔、嘴均应敞开,以利排气、排水,灌浆过程中应逐级提升灌浆压力,每级宜提升0.05MPa。当未灌孔嘴出浓浆时,可以封死,继续在原孔灌浆,直至原孔在设计压力下不再吸浆或吸浆量小于0.1L/min,再换灌临近未出浓浆或未出浆的孔嘴,一条缝最后一个孔嘴的灌浆吸浆量小于 0.03L/min 并持续延灌时间 10 分钟即可灌浆结束。。
8)灌浆结束待孔内灌浆材料固化后,应按工程要求规定对埋管、贴嘴及封缝材料进行拆除清理和(或)封孔。灌浆嘴割除、打磨、环氧胶泥抹平。
9)采用喷涂聚脲涂层作为一道防水构造。对于过水部位且有防水要求的缺陷部位,因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修补方案进行相关施工,建议采用喷涂聚脲涂层的施工方法,施工单位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其工程的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
8
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 的有关规定。
5.4.3 注意事项
1、化学灌浆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劳动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2、贯穿性裂缝、深层裂缝和对结构整体性影响较大的裂缝应设混凝土裂缝化学灌浆质量检查孔。
3、正式灌浆前,应进行现场试验,试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不得采取对工程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试验方法。
4、制浆与灌浆使用的天平、台称、压力表、流量计、密度计、温度计等称量及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验或率定,保持量值准确。
5、灌浆压力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无设计规定时,应通过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必要时通过灌浆试验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
6、灌浆过程中发生冒浆、外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低压、限流和调整 配比灌注等措施进行处理。如效果不明显,应停止灌浆,待浆液凝固后重新堵漏复灌。
7、灌浆施工过程中若浆液温度偏高,影响浆液性能指标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当浆液使用时间过长,粘度明显增大不符合设计配比要求时,应弃浆重新配制新鲜浆液。
8、预应力结构和薄臂结构不应采用凿槽封闭裂缝。
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规定。 10、喷涂聚脲防水工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11、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施工前应由业主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三方会审。 5.5止水偏离、破损 5.5.1 成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止水部位的模板发生偏移,模板工未发现或校正后未复位,导致止水牛鼻子在结构缝部位移位变形。
2、对橡胶止水带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外露的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工对于橡胶止水部位振捣不到位,导致橡胶止水带错 位、脱落。 5.5.2 处理方法
1、 橡胶止水、紫铜止水“牛鼻子”因施工不当而埋入先浇块混凝土中,超出止水允许偏差
1)用切割机将鼓胀的混凝土面层切除,保证外露面齐平;
9
2)使用钢钎对止水周边鼓胀混凝土凿除,避免损伤止水;
3)使用手持砂轮将凿除混凝土面进行打磨至结构允许偏差尺寸,保证满足止水设计尺寸要求;
4)若出现凿挖鼓胀混凝土导致表面不平时,按麻面缺陷处理工艺处理。 2、 止水“牛鼻子”位移至后浇块混凝土中,超出止水允许偏差
1)使用钢钎将先浇块止水带上下(左右)宽 15cm 范围结合部位的混凝土凿毛,然后用风枪将凿除面清理干净。
2)先对止水一侧用定位托架固定,避免变形。然后对止水另一侧的混凝土 面涂抹界面剂,分层抹环氧树脂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压实。抹灰后的止水部位坡面宜为 1:3。
3)待环氧树脂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强度达到要求后,使用相同方法 对另一侧进行处理。
3、 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
1)先把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部位按需要角度用裁刀剪好。
2)根据橡胶止水带接头部位的长短、大小,从另一条橡胶止水带裁下相应大小的止水带。
3)把需要粘接的缝隙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快速把剪好的橡胶止水带粘贴到固定位置,注意一定要粘牢。
4)把粘贴好的接缝上面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再用厂家提供的专用橡胶粉进行修补、粘合,并打磨平整。最少修补三遍,最后再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防止接缝处漏水。
4、 止水带错位、脱落
1)将缺陷部位混凝土使用钢钎剔凿,剔凿深度≥25cm(图 4-1)。保证凿除面为混凝土密实面,用水冲刷干净。每间隔 0.5m 要剔凿 1 个深 50mm,直径 50mm的孔洞,用来放置灌浆钢管管头。
2)为保证结构缝止水效果,在止水带上部、下部增设1道止水条(BWS-120)。在止水带下部支模板,浇筑止水带下部混凝土,浇筑止水带下部混凝土时要把止水带抬起(图 4-2)。
3)浇筑止水带上部混凝土前要预埋 Φ25 的灌浆钢管,外露 300mm,管口用丝堵封 堵。在混凝土内部管头用 1 层塑料布包封,防止混凝土浆液堵管(图4-3)。钢管每间隔1m设置一道。钢管埋设完毕后才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处理完毕后,第二天拆模,用无纺布覆盖,喷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
5)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剔凿外露混凝土,并用打磨机打磨平整。混凝土浇筑7天以后
10
灌水泥浆,执行《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灌浆完毕 3 天后,用气焊切掉钢管。 图 4-1
图 4-2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