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热点问题复习讲义·专题三“三农问题”(原创)
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冯刚 2013-5-20
【概念理解】:
1、概念: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2、理解:三农问题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故在历年高考中一向受到重视。命题考查往往集中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中共农村政策调整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农问题涉猎学科广泛,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复习时应以历史学科为主线,附带将我国当前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现实问题进行联系。 【热点链接】: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的报告
【史实链接】:
一.中国历史上三农问题:
1、近代中国:①1853年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②孙中山新旧民生主义、③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策。 2、现代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变化①1953年农业合作社、②1958年人民公社、③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注意结合内容,分析其特点、区别与联系及历史意义与教训。(参见《链接高考》P150~151) (土地所有制性质都是公有制,主要是土地的经营者、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不同。)
二、苏、美历史上三农问题:
1、苏联(俄):①列宁时期:1918~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
②斯大林时期: 农业集体化运动(政策)和水利工程;③赫鲁晓夫农业政策(结合P98“历史纵横”) ——注意其目的、地位、作用和弊端。(参见书本P94~98和《链接高考》P96~97)
2、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和水利工程建设。(参见书本P85)
3、比较: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异同:(往往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同:都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异:①苏联:特点:强制推行全盘集体化、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实现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目的: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最主要目的)和解决粮食供应困难;
②中国: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推进的过程。
⑵美、苏水利工程:①斯大林时期:第聂伯河水电站为工业化提供电力,是苏联工业化的标志。
②罗斯福新政时期:田纳西水利工程是危机时期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的公共工程,目的和作用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4、苏、美等国农业政策的得失及对中国的启示。
(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农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等;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注意政府角色的转变>) 【即时演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
- 1 -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3、“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
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成的关键因素是:( )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 C.是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 5、对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准确理解是:( )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6、根据下表分析, 1953 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1920年6月,苏俄哈尔科夫省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中央寄去了书信,信中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
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去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这主要反映当时:( ) A.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反动势力猖獗 B.沙俄政府统治下人民生活困苦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D.人民不适应刚刚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8、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向农民征收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作出规定,由政府大量收购农
民剩余的农产品。以上两项措施的相似之处:( )
A.加强了宏观调控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D.消除了阶级矛盾
9、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
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 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