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聂虎 洋洋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 2.求反应的活化能。
3.进一步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4.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
设在时间t时生成浓度为x,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dx?k(a?x)(b?x) (8-1) dt式中,a,b分别为乙酸乙酯和碱的起始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8-1)式变为
dx?k(a?x)2 (8-2) dt1x积分上式得: k?? (8-3)
ta(a?x)由实验测的不同t时的x值,则可根据式(8-3)计算出不同t时的k值。如果k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是二级的。通常是作
x对t图,如果所的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是二级
(a?x)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值。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也可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值,测定的根据是:
(1)
溶液中OH?离子的电导率比离子(即CH3COO?)的电导率要大很多。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OH?离子的浓度不断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就随着下降。
(2)
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聂虎 洋洋
就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映物和生成物只有NaOH和NaAc是
强电解质,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至于影响电导率的数值。如果是在稀溶液下进行反应,则
?0?A1a ???A2a
?t?A1(a?x)?A2x
式中:A1,A2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和NaAc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
?0,??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是溶液的总电导率;?t为时间t时溶液的总电导率。由此三
式可以得到:
x?(?0??t)a (8-4)
?0???若乙酸乙酯与NaOH的起始浓度相等,将(8-4)式代入(8-3)式得:
k?由上式变换为:
1?0??t (8-5) ?ta?t????t?作?t~?0??tkat??? (8-6)
?0??tt图,由直线的斜率可求k值,即
m?11,k? kama由(8-3)式可知,本反应的半衰期为:
t1/2?1 (8-7) ka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其半衰期t1/2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8-7)式可知,此处t1/2亦即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
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常数k,则可利用公式(8-8)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Ea。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聂虎 洋洋
lnk2Ea?11????? (8-8) k1R?T1T2?三、仪器和试剂
恒温槽1套; 电导仪1套;
锥形瓶(250mL)2只; 停表1块;
烧杯(250mL)1只; 容量瓶(100mL)2只;
移液管(20mL)2支; 比色管(50mL)2支; 0.02mol?L?1NaOH溶液; 0.02mol?L?1CH3COOC2H5溶液; 0.01mol?L?1NaOH溶液; 0.01mol?L?1CH3COONa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准确配制0.02mol?L?1的NaOH溶液和CH3COOC2H5溶液。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调试好电导仪。将电导池(如图8-1)及0.02mol?L?1的NaOH溶液和CH3COOC2H5溶液浸入恒温槽中恒温待用。
2.分别取适量0.01mol?L?1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注入干燥的比色管中,插入电极,溶液面必须浸没铂黑电极,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5分钟,待其恒温后测其电导,分别为G0和G?值,记下数据。
3.取20mL0.02mol?L?1的CH3COOC2H5溶液和20mL0.02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注入双叉管的两个叉管中(注意勿使二溶液混合),插入电极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0分钟。然后摇动双叉管,使两种溶液均匀混合并导入装有电极一侧的叉管之中,同时开动停表,作为反应的起始时间。从计时开始,在第5、10、15、20、25、30、40、50、60分钟各测一次电导值。
4.在30℃下按上述三步骤进行实验。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将测得数据记录于下表: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聂虎 洋洋
室温:18.6℃ 大气压:721.5
=0.02
单位:×10 0 5 10 15 20 25 30 40 / 0.161 0.154 0.145 0.134 0.128 0.127 0.120 / -0.017 -0.0082 -0.00387 -0.00212 -0.00188 -0.0014 -0.0008 0 5 10 15 20 25 30 40 4 =0.01
30℃ 单位:×10 0.189 0.160 0.156 0.151 0.144 0.135 0.130 0.125 / -0.020 -0.008 -0.0043 -0.0031 -0.0019 -0.00159 -0.0025 425℃ 说明:其中温度为30℃时的实验数据为我小组所测,25℃时的数据是参考其他小组多得。
1.利用表中数据以对作图求两温度下的。
25℃时的
—图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聂虎 洋洋
30℃时的
—图
2.利用所作之图求两温度下的25℃:测量的30℃:测量的
=0.1964=0.1850
,并与测量所得之 作图所得 作图所得
进行比较。
=0.1743=0.1638
可以看出作图所求的两温度下的比测量值小一些,说明可能是测量时间太短,反应
不完全所造成的,再就是可能数据处理存在着误差,使得结果偏小。
3.求此反应在25℃和35℃时的半衰期
值。
由图象法可以求出半衰期分别为:25℃:4.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
。
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