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传播伦理概述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
1、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
2、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大众传播媒介才能完成传播活动;
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
? 时效性造成了几个矛盾:
1、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之间的矛盾 2、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性之间的矛盾 3、报道的时效性和时机性之间的矛盾
? 带来的问题
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联系的间接化
2、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
? 对工作方式的影响
1、建立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 2、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
二、新闻伦理的概念 (一)道德的几层含义 1、道德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2、道德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 3、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
(二)职业道德:所有从事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的关系。 (三)新闻伦理:也叫新闻职业道德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调整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调整整个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 1、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
阶级性指的是新闻职业道德在调整新闻传播关系中体现着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 2、职业性和大众性的统一 3、团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统一
四、新闻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 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 2、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 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 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介的关系
5、新闻工作者与广告客户的关系
五、新闻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营造社会公信力,提高传播效果 3、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和示范作用 4、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延伸阅读与思考 1、一虎一席谈《“艳照门”事件下艺人的道德危机》 观看视频《这是不是网络暴力》,思考网民应该具有怎样的道德规范?
第二章 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1、原始社会:真实
2、奴隶社会:真实;强烈的阶级性
3、封建社会末期:新闻职业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道德中分化出来;言论、出版自由提出
4、19世纪中期,以新闻自律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理念形成;《纽约太阳报》制定的13条规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进行自律的“报人守则”。 5、从19世纪70年代起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开始起步
A.1874年瑞典 发行人俱乐部 定期检查各报社的执行情况,以免内部腐化或受外界攻击,维护新闻事业的尊严与责任。 B.自1896年10月25日起,《纽约时报》每天在其报眼位置刊社训:“所有的新闻都是适宜刊登的新闻。”
C.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了《报人守则》,首次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其主要内容有:新闻是一种专门职业;一个大众化的报纸应该为大众所信赖,正确与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报人应只写他所深信为事实的事情;广告、新闻与社论均为读者的最大利益服务,他们应有一个真实与廉洁的标准。
D.1934年美国记者工会通过的《记者道德律》强调新闻记者的第一责任是向公众报道正确的、无偏见的事实,要求记者遵守正确和公正两个原则,不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种族的及宗教的偏见所左右。
二、社会责任论的提出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
(一)社会责任理论
1、提出:1947年春,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对新闻自由问题重新加以检讨,提出了一个新的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闻理论,即社会责任论。
A、日本在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方面最为完备。
B、比利时报业道德委员会发表的《新闻记者的权利与义务》是世界上最为详尽的报业道德规范文件。
C、世界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共同点
(1)新闻要真实、客观、公正,发现错误尽快更正 (2)维护国家安全与司法公正
(3)以正当方式从事本质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 (4)尊重他人名誉与隐私,不诽谤中伤他人 (5)不伤风害俗,注意保护青少年。
D、一些国家特有的规范:
(1)新闻从业人员不得从事商业、广告活动——法国、加拿大等国 (2)不报道自杀或企图自杀的行为——瑞典、挪威等 (3)不得破坏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英国 (4)不得鼓励骚乱等——印度
E、最显著的共同点:
提出对易受伤害者予以特别保护的规定。
易受伤害者范围:儿童、无辜的罪犯的亲属和朋友、性骚扰的受害者、正在住院的病人、对遭受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公众、精神病患者等。
2、对报刊提出的要求
A.对每日的事件给与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将他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B.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C.报刊要反应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D.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E.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F.修正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的观点,要求通过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
(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为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清除了路障。此后,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1、新闻评议制度的兴盛,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2、新闻职业道德的逐渐完善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另一重要现象。
3、开展新闻评议运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是西方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的第三个重要现象。 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A.开展新闻事业评论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解决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影响或改变人们的道德信念。 B.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新闻从业人员以及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1)在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系开设新闻职业道德的课程。 (2)开办以新闻职业道德为主题的座谈会、学术讨论会
三、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国际化
国际新闻职业道德规约的制定,是国际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三章 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一)我国近代报人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新闻从业人员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2、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报刊要反映民情,指陈时事,主持正义,为民请命
4、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
(二)早期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有偿新闻的含义
1、有偿新闻是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2、从事有偿新闻活动,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3、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这些现象在西方被称为“利益冲突”
有偿新闻的危害
1、破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的原则 2、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3、腐蚀了新闻工作队伍,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4、欺诈受众,侵犯了知情权
思考题参考答案 1、记者个人素质
2、我国记者本身工资低,要生计
3、社会(媒体内部)对有偿新闻谴责的力度不够 4、法规不够健全,只有受贿和诈骗两项罪名 5、有偿新闻的成本低(惩罚力度不够)
6、社会大环境觉得搞有偿新闻是正常的,不做才是另类
7、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大,一旦发生负面的事情都惧怕媒体报道
8、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声音的新闻价值不够,于是就收买媒体
9、我国礼尚往来的文化环境
第四章 新闻职业道德的误区 第一节 虚假新闻
2014年虚假新闻的特点:
1、虚假新闻案例出现碎片化的态势,具有影响力的案例较少 2、虚假新闻的存活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披露 3、互联网环境下的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体融合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