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与生活来个亲密接触
作者:张一卜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第04期
在学习物理学科时,我发现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联系,形成“亲密接触”,是我们学习物理最便捷的学习方法,也是将物理知识有效进行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物理实验验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当前每一节课的讲解都离不开相关实验器材的配合,比如在研究“重心”的实验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所运用的是实验专用的三角板、不规则物体等,通过不同角度的垂线的交点来确定该物体的重心所在。
而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不具备课堂上老师所运用的专业实验器材,那么我们可以充分结合教材所述和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利用在生活中中常见的物品来验证“重心”的确定实验。在生活中的任何物品,比如文具盒、木板、盘子、碗、椅子等物体都具有重心。另外还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一些最为简便的验证“重心”的方法,例如将一张纸剪成或者叠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和老师一样利用悬挂的方法找出不同角度该三角形纸片的垂线,从而确定该三角形纸片的重心所在。
另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随处可见的物理实验。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中,由于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将课本中的重力加速度的验证作为结果,通过一个物体的自由落体距离来测算自由落体的时间,或者根据自由落体的时间来计算下落的距离等。这些都是对课本知识的生活运用,不仅可以让我们全方位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增加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乐趣。 二、将生活现象与物理课堂知识进行巧妙联系
物理知识和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进行巧妙联系,以此来直观解释物理现象的实用性,可以有效促进我们物理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比如在生活中,交通部门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员(包括司机)都必须系安全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系安全带是有效解决车辆急刹车所造成的惯性对乘坐人员的伤害,系上安全带就可以通过借助安全带对人体的拉力使人体与车辆座椅保持相对静止,避免危险。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这些物理知识都被普遍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因此我们在生活实践中,要学会将生活中的常识将物理课堂知识进行巧妙地联系,通过生活中所常见的现象去理解和消化课堂理论知识,做到实践对理论的反作用。
三、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后再回归生活
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就是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器材、现象进行实验研究,证明物理理论的实用性,之后再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社会,这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而且通过课堂实验和生活中的观察也证明了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普遍运用。但是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不同的物质其在相同的温度变化区间内,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比如在同样的温度变化中,铜、铁、锌、铝等不同金属所发生的热胀冷缩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根据这种差别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了实践运用,将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由于在同样的温度下铜片和铁片热胀冷缩的弯曲幅度不同,因此制作了许多自动装置和仪表。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采用了双金属片的装置,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動屈伸,起到自动开启灯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2)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