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西藏高原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
独特的魅力。
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西藏高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一)打开书正确、流利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批注来理解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总的感受是什么?
2.说得太好了!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板书)而且资源丰富(板书)
3.请孩子们边默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找出你认为能反应风景优美的句子用“——”勾画出来,资源丰富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出示阅读要求)
4.孩子们都勾画好了吗?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有哪些?(生回答) (二)西藏高原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一起去欣赏那儿美丽的天空。(出示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课件)
2.那儿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生:蓝)蓝,从哪句看出来的? 3.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空的蓝吧!(齐读一二句) 4.作者把蓝天比作了什么?
5.为什么把蓝天比作蓝宝石、蓝缎子?(蓝得透亮、美丽) 6.(师引读)所以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 ;又好像离你很近, 。(放蓝天图)
7.如此优美、迷人的蓝天,谁愿意通过美美的朗读把它充分展现出来?
8.让我们一起把天空读得更透亮更柔美一些。(齐读) 9.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与老师一同去感受 ——师读第二段。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天空?
(三)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有世界第一高峰,拿起书来一起读第三段。 (四)除了世界第一高峰,高原上那密密丛林,皑皑雪峰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1.齐读第4段
2.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
4.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再读一遍。
(五)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1.有哪些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