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选文中,你读出了大雁的什么美好品性和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2.作者写此文仅仅为了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吗?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第三周阅读训练
1.A 解析:A“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应为“‘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的时节”。
2. 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 3.①一起,共同 ②恰逢,正好 ③舍弃
4.C 解析:A项中的“而”是表修饰;B项中的“而”表顺承;C项中的“而”表转折D项中的“而”表并列。题干中的“而”表转折,所以这道题选择C。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大致意思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让我们选择表现猫“类有能”(像是有本事的家伙)的句子,根据意思判断出这道题选择C选项,①③⑤句都表现出猫“类有能”。
6.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
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优点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却把他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人,这种人不光难堪大任,
5
更可能后患无穷。
解析:根据文章翻译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事情,意思就是有些东西或是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 8.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解析:从作者对大雁的评价即可把握其情感。
9.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捡食玉米粒,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
解析:联系③④两段中大雁的行为来理解把握。
10.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表达了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 解析:从作者对大雁的称呼、评价把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11.作者描写大雁归来的情景,说它们“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写出了大雁善良、热情的美好品性和极富灵性的特点。
解析:要从大雁的行为把握其品性。
12.作者写此文还为了呼吁人们把动物当朋友,与它们和谐共处。从选文中“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的细节可以看出人类对大雁的不友好。作者对大雁极力赞美,赞美它们是春天的使者,赞美它们的灵性与热情,称它们为“我们刚到的客人”“我们的大雁”,就是
6
要用自己对大雁的态度去影响人们,让人们也把大雁当朋友,爱护大雁等动物朋友。
解析:从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和作者对动物的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