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
D. 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 2.对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 A.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 燃料没燃烧时就没有热值
C. 就某种确定的燃料而言,它的热值是一个确定的值,跟燃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D. 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3.如图所示,在斜面a处释放的小车运动到水平面b处上撞击木块后,经历一段路程后小车和木块在c处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B. 小车在a、b、c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 , 则E a>E b>Ec
C. 小车和木块在c处静止是因为木块受到小车的推力小于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D. 小车推动木块的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4.我们的家乡有永州八景,它们四季如画.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 初春的蘋洲烟波浩淼 B. 初夏的恩院风荷飘香 C. 深秋的香零落叶飘零 D. 寒冬的愚溪雪花飞扬 5.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6.有关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7.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①80℃②100℃③120℃④130℃
A. 1 B. 2 C. 3 D. 4
8.抛在空中的一个篮球,已知动能为10 J,势能为6 J,这篮球具有的机械能是( ) A. 10J B. 6J C. 16J D. 4J 9.下列关于热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 内燃机毎经过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就要转动4周 C. 汽油机有喷油嘴,柴油机有火花塞 D. 汽油机利用压燃式点火,柴油机利用点燃式点火 10.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 A.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B. 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C. 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D. 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11.如图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木塞向外飞出,则在此过程中( )
A. 木塞飞得越高,木塞的分子势能越大 B. 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小于木塞的机械能 C. 水蒸气内能转化为木塞机械能 D. 木塞向外飞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
12.请指出下列事例中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形式。
(1)拧紧的钟表发条:________ ;(2)静止在山上的一块大石头:________ ;(3)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 。
13.量筒中装有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硫酸铜溶液会留在水的下方(如图所示),静置几天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14.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当鸡蛋和水的________相同时,二者不再发生热传递.
第 2 页
15.如图所示,小安从滑梯顶端由静止滑下,________ 能转化为动能.同时小安的臀部感觉热,这是通过________ 方式改变他的内能.
16.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较大的性质.2kg的水温度降低5℃,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J.
三、解答题
17.将一块方糖磨成粉慢慢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变没有了,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杯子.根据上述现象,试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________,从而判断处钢球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________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________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________的大小.
(3)上面两个实验共同用到的物理问题常用的探究方法有________.(只需说出一个)
19.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
3
的图象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l0J/(kg?℃).
第 3 页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________ J热量,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________ J/(kg?℃);
(3)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该物质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这说明该物质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
五、综合题
20.用天然气灶烧水,燃烧0.5 m3的天然气,使100 kg的水从20 ℃升高到70 ℃。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7 J/m3。求: (1)0.5 m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2)水吸收的热量Q吸。 (3)燃气灶的效率η。
(4)请写出天然气灶的优点是什么?
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B、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 C、玉米膨胀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玉米爆开前和铁锅发生热传递,爆时玉米对外做功. 2.【答案】C
【解析】【解答】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即这种燃料的热值,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质量和燃烧情况等无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烧程度、质量的多少以及是否燃烧等均无关. 3.【答案】B
A、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解析】【分析】惯性不是力;
B、在小车从a到达b再到达c的过程中,都要克服摩擦做功,从而消耗一定的机械能;故机械能在不断减小;
C、木块在c处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不再受摩擦力作用,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D、小车推动木块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有关能量转化的过程,不是能量转移;
第 4 页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是书里的实验,要知道不同高度是动能,克服摩擦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初春的蘋洲烟波浩淼,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在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初夏的恩院风荷飘香,荷花飘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深秋的香零落叶飘零,落叶飘零是物体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冬的愚溪雪花飞扬,雪花飞扬是物体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5.【答案】D
【解析】【解答】A、水银的比热容比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A不符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取暖效果更好, 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值更小,沙石的温度变化值大,所以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大, C不符合题意;
D、虽然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但冰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变为水继续冷却食品,冷却的效果是更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比热容是物体的特性,不同物体比热容不同,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有关. 6.【答案】D
【解析】【解答】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A不符合题意; B、海绵间的空隙不是分子间的距离,B不符合题意;
C、尘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肉眼看不见分子,C不符合题意; D、肉眼是看不到单个墨水的分子在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分子间存在空隙;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Q吸=cm△t可得,水应升高的温度: △t= 水的最高末温:t最高=t0+△t=20℃+100℃=120℃;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所以水吸收热量从20℃升高,温度达到沸点后,不再升高, 因为水表面的气压不知道,水的沸点不确定,
所以水的末温可能是80℃、100℃、120℃,不可能为130℃;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水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求水的末温;再根据水沸腾时的规律(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分析判断.
=
=100℃,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