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5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除此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表现为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

(3)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4)物种④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36%,aa占16%,10年后,该种群AA为49%,aa为9%,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并解释原因: .

32.请分析回答下列免疫问题.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A1 A2 B1 B2 对照剂 疫苗 对照剂 疫苗 7863 7848 1125 1121 83 4 126 125 (1)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写出其中两点作用 .

(2)人体初次感染乳头瘤病毒后,免疫系统随即启动,裂解被病毒人侵的宿主细胞和清除血液中的病毒.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免疫过程.

(3)为研究制备乳头瘤病毒疫苗 时 , 疫苗的有效成分是 (病毒核酸/病毒蛋白质外壳/病毒核酸+蛋白质外壳);为了大量制备该疫苗,可采取的方法是 .

(4)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 会迅速繁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 .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5)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6)医学上常用单克隆技术制备一些特异的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 .

33.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病毒侵染问题.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造成肌肉麻痹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轻者肢体发育不良,重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影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为属于单正链RNA病毒(+ssRNA),该病毒进入靶细胞后,其核酸可直接翻译,合成的功能蛋白进入滑面内质网促进病毒自身的复制.脊髓灰质炎病毒入侵和增殖过程如图示意.

(1)图中结构A表示 ;过程“2”表示 ; 参与过程“8”和过程“9”的酶是 .

(2)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入侵特定的宿主细胞,是因为宿主细胞表面有相应的 (结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宿主细胞主要是 .

A感觉神经元 B中间神经元 C 运动神经元 D肌肉细胞

(3)如果用35S和32P标记脊髓灰质炎病毒,则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可在宿主细胞内测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P2、P3三种蛋白, P2、(4)过程“4”和“5”中一个RNA 能翻译成P1、原因是 ;P3表示功能蛋白,则P1表示 蛋白.

(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NA复制场所是[ ] .假设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NA中含有碱基A、C、G、U的数量分别为a、b、c、d,则病毒RNA复制出一个子代病毒RNA的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核苷酸数量为 .

(6)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 (不包括宿主细胞本身的遗传信息传递)

(7)疫苗的研制,对于预防传染病起到积极的作用.常用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属于减毒的活疫苗,下列有关减毒活疫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减毒活疫苗是改变原病毒蛋白质外壳,而核酸不改变

B减毒活疫苗是改变原病毒的核酸,降低其破坏力,但是编码蛋白质外壳的基因

不改变

C减毒活疫苗去除原病毒的核酸,但保留蛋白质的外壳

D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能生长繁殖,对身体刺激时间长

E 减毒活疫苗对人体刺激时间短,产生免疫力不高,需多次重复注射疫苗.

3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植物代谢问题.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大叶黄杨代谢强度的影响,代谢强度以CO2吸收或释放量(mmol/单位面积h)表示; 图丙表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北沙参代谢强度的影响,代谢强度以干重增加速率(mg/单位面积h)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在研究某环境因素对该植物代谢的影响时,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状态)

(1)图甲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大叶黄杨的真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45℃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 .

(2)图甲中温度为42.5℃时大叶黄杨从外界吸收CO2的相对量为 .

(3)结合图甲,图乙中植物的CO2吸收的相对量是在温度为 时测定的.如果大叶黄杨在图乙所示E点光照强度下,光照9小时并黑暗处理15小时,则单位面积的叶片24小时内积累的葡萄糖量有 mg.

(4)图丙中,20℃条件下,C点以后北沙参光合速率不再增大的限制因素是 .若将CO2浓度降低为大气中CO2浓度值,则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将会 (变大、不变、变小).

(5)图丙中,30℃、5Klx光照强度时的总光合速率 (大于、等于、小于)

20℃、8Klx光照强度时的总光合速率.

(6)由图丙可知,光照强度为16Klx时,温度对北沙参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表现为

(7)关于图中成熟叶肉细胞及其生理活动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多选)

A、c过程输送的物质是ATP和NADPH B、b和f不可能同时存在

C、a、c、e可以同时存在

D、A白天进行ATP的合成,夜晚进行ATP的水解 E、该细胞的形态存在一定的科学错误

F、该细胞为成熟细胞,不能表达DNA聚合酶.

35.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Ⅰ.小鼠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用小鼠进行遗传学实验,小鼠的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遗传学家针对小鼠的尾形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实验. 实验一: 父本 弯曲尾 母本

子一代 正常尾 雌性全是弯曲尾;雄性全是正常尾 实验二:遗传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说明:①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

②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B基因不表达,即该DNA片段和B基因同时存在是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该片段影响;

③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B、b),将导致胚胎致死. 请回答: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3uc555ju7f2vc1v0ey6gjog0oh070068u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