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1:5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某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个体占19%,那么种群中该性状的杂合子的频率是( ) A.1%

B.18%

C.9%

D.81%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解答】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显性个体占19%,则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9%=81%,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90%,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

90%=10%,因此杂合子的概率是2×90%×10%=18%. 故选:B.

【点评】对于遗传平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1.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是( ) A.

B.

C.

D.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认真读图、细心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

重复、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属于缺失;图示B属于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图示D属于增添;而图示C则是四分体时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用图表形式准确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

22.雕鄂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巳知绿色条纹雕鄂与黄色无条纹雕鄂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

B.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C.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的概率为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则后代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为1:1: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无纹是显性,用A、a代表绿色与黄色基因,用B、b代表有纹与无纹基因,;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说明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基因型是aaBb.

【解答】解:A、当F1的绿色无纹雕鄂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出现了黄色个体,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其后代F2出现条纹个体,以说明无纹为显性.因此控制绿色的基因是A,控制无纹的基因是B,A正确;

B、AABb、AAbb,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所占的比例为,B正确;

C、2aaBb)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1aaBB、彼此交配,则出现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C正确;

D、让F2中绿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aabb)杂交,则后代中Aa:aa=1:1,bb=×=,Bb:bb=2:1.因此F2中有4种表现型其比为(1:1)(2:1)=2:2:1:1,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判断出显隐性关系;再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判断出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再准确判断选项.

23.早金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亲本为花长为1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若将亲本测交,后代中花长为11mm植株占50%.若将亲本自交,则后代中花长为14mm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约占( ) A.34%

B.94% C.2% D.66%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又因为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则隐性纯合子aabb的高度为8mm,显性纯合在AABB的高度为20mm,则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高度增加5mm.所以花长为14mm的个体中应该有2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花长为11mm植株中有1个显性基因和3个隐性基因,据此答题.

【解答】解:亲本为花长为1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若亲本自交,后代花长为14mm的个体为

AaBb、

aaBB、AAbb,调整比例后,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多基因的累加效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C.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能感受体温变化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

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4.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答】解:A、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助于蒸发散热,A错误;

B、产热过程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以维持体温,小部分形成ATP,B正确;

C、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汗腺分泌汗液的方式进行,C正确;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调节机理、方式、热量来源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2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解答】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故A选项错误;

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故B选项正确;

C、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故C选项正确;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3uc555ju7f2vc1v0ey6gjog0oh070068u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