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合欢树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4:35: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当悲伤也成享受

——《合欢树》公开课说课稿

高场职中 胥玲林

【设计思路】

《合欢树》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看似平淡的文本诠释了真挚的母爱,而作者的经历又注定了这份母爱的不平凡。对于这种言淡情深的散文,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设定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力求营造一种感伤而又温馨的情感氛围。在对情感的体验中,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我摒弃了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基本上采用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合欢树》,为精读文章。本课教学内容重在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从而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二)教学对象分析

1.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的感情认知尚处于不懂得感恩的年龄段,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很难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来懂得感恩。

2.感恩是永恒的主题,但是读懂史铁生这样的平淡中见真情的文章,对于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学习史铁生言淡情深的写作风格。

3.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和母爱的深沉无私,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 3.“合欢树”的命名原因。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朗读带动体会,师生共同感受。

2.讨论点拨,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把握文章内涵。

【说学法】

1.感受,通过认真的聆听,汲取信息。 2.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

3.讨论,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2分钟)

二十岁,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季节,对未来有期待,有追求,一切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可能!二十岁,正是人活得最狂妄的年龄,一切都可以实现,一切都还来得及!然而,有一个人恰在这样的年纪,忽地残废了双腿!上帝为他关了通往光明的大门,他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板书:史铁生)

年轻的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在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里,他每天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想着自己为什么要出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也许还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可是世界上有一个人却比他还要悲痛,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母亲),因为母亲宁愿截瘫的人是自己,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她希望儿子可以找到走向幸福的路,但这条路在哪里呢?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上帝终于又为史铁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他在文学创作上找到了出路!然而,当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他的母亲却没能看到——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伤痛任谁也无法释怀,于是史铁生用手中的笔诉说着他对母亲的热爱、眷念,还有深深地愧疚!《合欢树》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板书:合欢树)

(设计意图:这个导语看起来似乎有点长,但这其中其实也夹杂着作者简介,作者在《合欢树》中所体现的主要情感,同时在学习课文前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5分钟)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设计意图: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但从整体来看,分析课文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尤其是散文。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首先理清课文思路,有助于学生的文章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品味母亲的世界(10分钟)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2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5.母亲的坚强是在苦难中塑造的,其实她还很聪明,从哪里可以体现?

(设计意图:有一个二十岁时忽地截瘫了的儿子,母亲辛苦心更苦!然而,女人虽然脆弱,母亲却是坚强的!如何让学生理解这样的一位母亲,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品读课文是关键!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如在眼前,触手可碰!)

感悟儿子的心灵(6分钟)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板书: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对母亲形象的分析,作者的情感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结合课文,学生能准确把握,从而明确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母子深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2.“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板书:当悲伤也成享受) 小结:当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心是孤独的,是忧伤的,却又是宁静而温馨的!母亲虽已离去,但母爱却从不曾走远!母与子之间的深情超越了生死的距离,在天地之间化为永恒!

(设计意图:“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对于我们尚在享受父母亲情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但这句话却于平淡中流露出大悲与幸福,对理解作者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来供学生探讨交流。小结的语言,在此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合欢树里的母子深情(6分钟)

1.合欢树的由来?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我们通过课件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树。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3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她另一种存在方式。

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的名字不禁让人想起合家欢乐。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

小结: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明确本文题目中蕴含的深意以及进一步理解母子之间的深情。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完成知识目标的积累。)

(三)“孩子”和合欢树(8分钟) 1.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

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 想要表现的:母爱是普遍的;

2.“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

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

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 想要表现的:母爱又是独特的。

3.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明确: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设计意图:作者一再写到这个孩子,并在对孩子的拟想中结束全文,这其中的深意学生自读是难以体会的,所以在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借以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

4

在理解这一问题的同时,深化了对母爱的理解——母爱是普遍的,母爱又是独特的!想想自己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至此,情感目标基本达成。而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分析和探讨中。)

合欢树

我 :倔强 好强 怄气;丧失信心

母亲:用心良苦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合欢树 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母爱 亲情

三、结束语(1分钟)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热爱我们的亲人吧,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作业布置(2分钟)

1.抄录或自行创作有关亲情的诗句。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3.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体现孝心的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文学习的延续深化,三个作业的设置,既能扩展课外阅读,深化对课外的理解,又能从理论到实践,把想法化为实际的行动。)

5

搜索更多关于: 合欢树说课稿 的文档
合欢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3z25fudh97tl27ll5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