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版八年级下讲读课文复习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0:31: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背影复习

分析文中四次背影的情感和作用

? ? ? ? ? ? ? ? ?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父亲。

2.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留下来了。

车站送别时刻画背影,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步履艰难,为儿子买橘子艰难、吃力而努力,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儿子望父买橘,看到父亲肥胖、艰难而努力的背影,理解了父亲深挚的爱,内心无比感动,也有对以前的不理解的愧疚。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依依不舍)

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结尾,“我”读父亲来信时,在泪光中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再现背影,写别后思念,再次点题,与开头呼应。

文中父亲的五句话中体现的情感

? ? ? ? ? ? ? ? ? ?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包含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诚挚的爱。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照顾、关怀儿子体贴入微,对儿子的爱真挚而深沉。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对儿子分别后的安全的担心,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4.进去吧,里边没人。

担心行李,含蓄地表现了父亲与儿子惜别之时的不舍,表达了父亲深挚的爱。 5.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其实是为了宽慰儿子。他把悲痛压在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以及父亲在逆境中的一种深沉的哀愁。

四次流泪

? ? ? ? ? ? ? ? ? ?

1、第二段“簌簌地流下眼泪”

看到祖母死了,父亲失业、家中变卖典质还亏空,整个家境惨淡,祸不单行而流下了伤感的泪。 2、望父买橘中“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累很快地流下来了”

儿子望父买橘,看到父亲肥胖、艰难而努力的背影,理解了父亲深挚的爱,内心无比感动,也有对以前的不理解的愧疚。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在前面理解、感动于父爱之后,与父亲惜别之时依依不舍。 4、最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 题目的双层含义

父子不能相间,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对父亲的颓唐老境怜爱、伤心。

1.全文刻画父亲的形象主要抓住他的一个特征——背影,具体细致的“背影”是全文最重要的内容,对于作者情感的集中抒发起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 中心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也是儿子对父爱的体会、感动的触发点,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结构上,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与叙事中表现父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儿子,疼爱儿子,儿子怜爱体谅父亲的感情,体现父子情深。 课文中的细节问题

1.当时我和父亲身处哪些逆境?

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家里变卖典质还欠款——家境惨淡,祸不单行。

2.父亲在送我去火车站时做了哪些细小的事?(是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为背影作铺垫) 亲自送我去车站、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送我上车、拣定座位、嘱托茶房。 3.第5节中的“聪明”有什么含义?

作者事后体会父爱,醒悟后对当初的自作聪明的自责、懊悔。

4.“于是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体现父亲怎样的情感? 心甘情愿为儿子服务,服务后的满足。故作轻松,不让儿子担心自己。 5.本文体现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坚强、乐观、细心、体贴。

6、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7、“我的眼泪又来了”的“又”好在哪 ? 答:写出了“我”再次被父亲为“我”的所作所为做感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 内 容上表明了(1)表明是第二次流泪。 (2)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 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第③句\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这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答: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 ”一句中把“熟识”“再三”删去,好吗? , 答:不能删去。是因为“熟识”一词写出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是靠得住的,而“再三” 一词表明父亲嘱咐茶房的遍数之多,写出父亲对即将远行的“我“的不放心。害怕茶房有半 点疏漏。进一步地突出了父亲对”我“浓浓的关爱之情。 8、父亲外貌描写及作用(随堂小考P6,11题)

9、父亲动作描写及作用(学语文P2,6题)

永久的悔复习笔记

?

1、细读课文,探究发现 ①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

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乡 ,不该离开母亲。 ②作者为什么“悔”?

作者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年幼时不懂事,没有想到如何孝敬母亲;年轻时经济不能独立,虽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孝敬母亲的愿望;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永远地走了,自己永远不能尽孝了。 ③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悔的具体表现是:心肝俱裂,眼泪盈眶。 ④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这个悔既包含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⑤从文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珍爱父母的感情。 2、说说母亲受过哪些苦?

物质生活(吃)——苦(连饭都吃不上;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毕生就与红色的高梁饼子为伍;到了俭年,就只有吃野菜了;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精神生活(思想)——苦(不识一个字;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只有五里路;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送儿子外出上学而牵挂,饱受煎熬;) 3、说说母亲对“我”的爱有哪些?

母亲给我月饼,可她一口也舍不得吃;母亲总把“好吃”的给我,而她自己不吃;对送“我”外出读书牵挂的矛盾心理。)

4、说说作者对母亲的“悔”有哪些?

母亲给我月饼吃时我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不关心母亲——自私);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对母亲关心不够——未尽孝);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去世了(没能赡养母亲——没能实现誓愿)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读第1-3节,思考:

1. 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和地位的卑微、大堰河与我似母子特殊关系、死后的境况。 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荒寂衰败、萧索凄凉 感情: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作用: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 第四节分析

1、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动作描写,(搭好灶火、拍去炭灰、尝过熟饭、放好酱碗、补好破衣、包扎伤手、掐死虱子、拾起鸡蛋)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摸我”

2、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厚大的手掌”如何理解? 勤劳而温暖的母亲的手。

3、第四节中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歌颂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六节分析

1、阅读第6节,说说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自己的新家?有什么作用?

诗人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陌生的家和大堰河家里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反衬出大堰河家里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强化了“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热爱。烘托了大堰河的善良无私。 第七节分析

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这六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反复和排比

诗人用一连串“含着笑”来形容她劳动时的神态,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突出了她的平和、勤劳、宽厚、善良的本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 第八节分析

1、哪个词可以概括本节内容? “深爱”一词可概括本节内容。 2.这一节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运用了细节描写(切糖、帖画、赞美乳儿、做梦),还有心理描写。修辞上用了排比。 3.为什么大堰河做的梦不能对人说?

3.自卑。深爱乳儿却又维护乳儿的尊严。 大堰河有着美好丰富的心灵。 第九至十一节分析

1、 从诗歌第9—11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堰河凄苦的命运?

大堰河生前丈夫酗酒,并且还经常打骂她;死后埋葬她的是四块钱的棺材;丈夫儿子的结局也不好。 2、第十节中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形成尖锐的对比,表现了大堰河死后的悲凉,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中。 3、第十一节的最后几行诗包含什么意

这是诗人公开表白自己对人生道路的抉择。他把大堰河的儿子们称作“兄弟”,把自己的命运同受压迫的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对剥削阶级的背叛,也是对大堰河的最好纪念 分析十二至十三节

1、 诗歌12、13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思考)

结构上,与第3节诗呼应,由回忆转入现实内容上,由前文的叙事抒情转入直接抒情,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并将大堰河的形象升格为旧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妇女的形象,由此,意境更为阔大,情感更为深厚。 2、如何理解诗中“紫色的灵魂”?

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如“紫气东来”。大堰河虽然卑微,但她慈爱、纯朴、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一生苦难,结局悲惨,因而被称紫色的灵魂。

诗歌仅仅是献给大堰河的赞歌吗?

作者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讴歌和赞美,他是把大堰河作为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宽厚的崇高品格,揭示贫苦农民世代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发出了对旧世界的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物形象:

大堰河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她勤劳、善良、慈爱、博大,同时又命运悲苦,她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

6.《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

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的心灵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二、课文学习

1.读下面诗句,说一说红色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的恩怨

【明确】“无情”、“蹲踞”“冷眼”是富有创造性的使用拟人手法,刻画了长城的形象,表明了长城是民族历史的见证。这三个词语都是贬义词,从表面来看,是写长城的无情,实际上是写历史的无情、时间的无情。它们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历史的本体状态——人世的恩怨、成败、荣辱,在无情的长城面前,在无情的历史演变中,只是昙花一现,如白驹过隙。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版八年级下讲读课文复习笔记 的文档
语文版八年级下讲读课文复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49q6f0wm2cg5h8ins237lyd0yjbf015t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