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设施
泊位,是指在港内为了进行装卸,给船舶停泊靠岸,并有一定长度岸壁(Quay)的地方。船舶靠/离泊时,所需的岸壁线的有效长度一般为船舶长度的1.2倍。泊位的长度根据停泊船的大小而不同,标准泊位长度为250米和300米。
码头前沿,是指沿码头岸壁线,从码头岸壁到堆场这一部分的码头面积。
集装箱堆场,一般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集装箱场可理解为进行装卸、交接和保管重箱、空箱的场地,包括前方堆场(MasrhailngYdar)、后方堆场(Bakc一PuYdar)和码头前沿在内;狭义的集装箱堆场是指除码头前沿以外的堆场。其中也包括存放底盘车的场地在内。
集装箱货运站,指船公司接受货主的委托进行装箱、拆箱工作,并完成货物的交接、分类和短时间保管等辅助工作的场地和仓
库。主要用于装/拆箱作业,一般建于码头后方、靠近码头外公路或铁路的区域。
控制室,一般设置在办公楼的最高层,以便于看到整个码头上各作业现场的地方。
检查口,俗称道口(检查桥、闸口、大门等),是集装箱码头的出入口。
集装箱维修车间,一般设置在不影响集装箱码头作业的后方或在保养区附近。
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的特点
由于集装箱码头在物流运输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码头装卸生产的一些特点。
(1)生产的连续性。码头装卸生产通常是昼夜24小时连续作业的。通过码头的集装箱,其目的不是要逗留在码头内,而是要尽快地转运出去,交给货主。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集装箱码头,其生产本身
就要求迅速、准确、及时,以满足船公司和货主的需要。因此,为缩短货物在码头的逗留时间,其生产必须保持连续性。
(2)组织的协作性。集装箱码头是集装箱水陆运输的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汇聚点,其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从外部来说,其生产组织要同一关三检、边防、船公司、租箱公司、代理、外贸公司、引航、港监、船舶供应、保险、铁路、公路汽运等部门协作,因此应巧作时间与空间的安排;从内部来说,码头生产要协调作业人员、机械、堆场、理货等部门各工种的作业,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环脱节,就会严重影响整个码头的作业效率。所以,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是多部门、多环节、多工种、内外协作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协作性。
(3)生产任务的不平衡性。这是运输企业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而在集装箱码头企业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集装箱进出口箱量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进出口集装箱在种类箱型上的不平衡性:船舶
抵港时间和抵港船舶航线的不平衡性;到港船型的不平衡性。造成集装箱码头生产不平衡的原因还有锚地检疫、熏蒸、商检、边检、海关检查、接运工具的配合等。总之,集装箱生产的不平衡性是绝对存在的。因此,码头操作部门要不断克服这种不平衡性,努力实现泊位、码头机械、堆场、以及人力的均衡使用。 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流程
集装箱码头的到船程序大致如下:首先船公司或船代把船舶月度计划发送给码头,便于码头制定码头月度计划,为进口装、卸船做准备工作。船舶月度计划包括船舶预计到离时间、装卸量等。对于定期班轮船,一般要求船公司或其代理在船舶到港前96小时,向码头提供船舶近期计划,其内容包括船舶预计到离港时间、进口舱单、船图、集装箱清单、订舱清单、预配箱清单、预靠泊位、危险货物清单、集装箱残损单等,码头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码头近期生产计划。近期生产计划已将装卸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