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
地理位置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北纬23°49′至25°09′,东经109°31′至112°03′, 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东与广东省清远市、肇庆市毗邻,至广州320公里,至香港、澳门500公里;西至柳州300公里;北至桂林市212公里,南至梧州市160公里。
气候 贺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49小时,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558毫米,无霜期达320多天。
地形 贺州市位于南岭山系,地貌以低、中丘陵山地为主,属典型的华南低山丘陵区。贺州地势大致是北高南低,五岭山脉的萌诸岭、都庞岭在市境东北边缘。 河流 贺江,富江和桂江横贯境内,流量充沛稳定。
资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贺州市
电气资源 全市水能蕴藏量80多万千瓦,目前全市电力装机容量42.39万千瓦,每年发电量达9.92亿度,1995年经国家验收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
森林资源 全市森林面积65.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6.1%,林木蓄积量3207.28万立方米,2004年木材产量20.9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等60多种。目前开发利用的矿有金、银、锡、铝、锌、铁、煤、大理石、花岗岩等27种。
经济
贺州市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同时地处粤港澳经济圈和大桂林旅游经济圈,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且最靠近粤港澳的地区,是接纳海外及大陆沿海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工业 贺州市拥农林、水电、石材和矿产等丰富而有特色的资源,为发展以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工业,实现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逐步形成了以林产、电力、卷烟、食品、化工硅为支柱的资源型工业体系。有卷烟、化工、制糖、食品、机械、陶瓷、矿冶、纺织、印刷、石材加工等工业门类。现有国有企业150多家,私营企业283家,乡镇企业6万多家,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77.66亿元,同比增长7.8%;乡镇企业总产值114.22亿元,同比增长13.16%。
在150多家国有企业中,①世界最大的脂松香加工企业---贺州松脂厂,年产脂松香5万吨,主要产品有松节油、岐化松香、合成樟脑、a---蒎烯合成芳樟醇等20多个品种。其中a---蒎烯合成芳樟醇、二氢月桂烯醇、香叶醇、橙花醇被国家科技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有多种产品长期以来畅销国际市场。②在广西区内唯一拥有自己独立电网的上市公司---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地区优势电力企业组建,总资产3.56亿元,上市筹资4亿元,近年来,水电部跳出“水门”发展水电经济,在抓好供水、供电的同时,发展一、二、三产业,全地区水电经济总收入近6亿元,成为该地区的重要财政来源。③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年产5万吨硫酸盐漂白商品木浆的造纸企业---广西贺纸有限责任公司,其产品是制造多种高级书写纸、印刷纸、复印纸、传真纸、白色铜板纸等高档纸种和纸板的主要原料。④台商投资的广西贺州大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年产清水马蹄、清水竹笋、蘑菇、芦笋、法国豆等罐头系列1.5万吨以上,产品取得美国FDA认证,远销欧美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它的兴建和发展为提高
农产品的商品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有年产30万大箱卷烟的钟山卷烟厂和富川卷烟厂。
蔬菜种植
在38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27种为省级以上优质产品,有39个品种、188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要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全市乡镇企业达54350多家,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27.1亿元,从业人员14.8万人,个体私营企业3.91万个,个体私营企业产值106.89亿元。乡镇企业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成为财政收入一个新的增长点。
农业 90年代以来,贺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面向粤港澳市场,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出现了从广种薄收向立体农业、从常规种植向反季节种植、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的转变,科技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得到广泛运用,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外向型农业正日益成为中外客商的投资热点。在新形势下,贺州市重新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效益高、有特色的猪、果、菜、烟、林、脂、鱼、茶八大产品,着重抓好猪、果、菜、烟四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八步区以猪、果、菜、林、脂为主,富川以烟、果、鱼、猪为主,钟山以烟、果、猪为主,昭平以果、脂、林、茶为主,各具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目前,贺州市已建成广西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青梅生产基地,加上原为广西最大的春烤烟生产基地,贺州市农业的特色与优势更为突出。
林业 贺州市地处亚热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613836.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500多万立方米,其中松树蓄积量达1424.28万立方米,占58.13%。广西有四个县(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八步区和昭平县占居其二。
1996年初,国家林业部正式批准贺州市成为全国第一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贺州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步伐,以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林产工业和名特优林业工业为龙头、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目前,
全市年产木材25万立方米,已逐步建立起松脂、肉桂、八角、竹子、纤维材、名优水果等六大创汇林业基地,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松脂加工企业---梧州松脂厂(年产松脂约5万吨),贺州纸浆厂(年产漂白纸浆5万吨),以及贺州微粒板厂、昭平中密度纤维板厂、昭平县造纸厂等一批林产、林化加工企业。全地区年林业总产值17亿多元,创利税1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交通通信
贺州市
近年来,贺州市共引进资金20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大大改善了贺州市经济发展的硬环境。目前,贺州市城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121条,总长73.68公里。贺州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水路航运为主。
陆路交通 207、323国道和三条省道干线贯通境内;目前已开工建设的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广州至贺州高速公路、洛阳至湛江铁路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也都穿过贺州市。全市等级公路里程254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在全市路网中的比例远远超出全区平均水平,公路密度达21.27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部分乡镇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 水路航运 水运以桂江、贺江汇入西江直通梧州口岸为主,沿江而下一天便可抵达广州和港澳。
现代通讯 现代通讯建设取得喜人成就。全市与国内外联网的数字程控电话已通到乡村,无线寻呼覆盖各乡镇,长途传输全部实现数字光纤化,农村电话光纤传输率达90%。
民风民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