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应注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0.概述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得到中期评估的充分肯定,评估结论认为项目全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其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更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说明启动这个项目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及时的。但比较五项一级指标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建设过程、管理与改革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从投资规模、建设范围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看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在我国农村水利发展历史上更是前所未有的,项目管理关系到巨大投资的效益能否正常发挥。因此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1.着力扭转重建轻管问题
为了改变长期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从项目开始就高度重视灌区体制和机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旌意见》,积极推动水价形成机制、水费计收机制、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等改革。组织了20个大型灌区进行改革试点,开展以农民参与灌溉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还多次召开“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研讨会”。通过总结和交流经验,推动了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研究”,对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拓宽了改革的思路和视野。发布《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指导灌区进行供水成本测算,大部分灌区根据“定额供水、分类定价”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供水价格体系,促进了节约用水。还编制完成了《大中型灌区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和《大中型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目前正在组织试行。
各灌区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明确灌区性质与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同时按有关要求测算供水成本,开展水价改革,使水费计收管理逐步规范、透明。积极开展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民主管理体制建设,调动农民参与灌区建设的积极性。据评估资料统计,255个大型灌区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由项目实施前的9.0%提高到35.3%,灌区平均每万亩专管人员由5.65人减少至4.14人:问卷调查表明62.1%的农户亩均水费支出明显下降,减轻了农民负担。经过几年的努力,灌区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工程改造抓体制改革是大型灌区改造的重要经验,也是项目管理的又一项创举。
2.注重解决项目管理不足的问题
(1)未能更有效地调动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的积极性。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配套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据评估数据统计,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平均为72.5%,配套资金到位率高于80%的省份仅13个,占总数的38.2%。据问卷调查,近80%的受益农户在灌区改造中出过劳或投过资,真正财政投入的资金并不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