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英文译名:The Foundamental Tenets of Chinese Marxiam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预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学期:1 课内总学时:32
学 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主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点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论与内涵;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发展、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特点及实践意义。培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论与内涵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的演进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与价值
第二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深刻启示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 深刻启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课程具体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学内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论与内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深刻启示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讲授 讨论 4 4 2 4 4 4 4 4 实验 其它 三、教材
何继龄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四、参考文献
1、 石泰峰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问题研究.中
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宋士昌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3、张跃滨编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5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英文译名: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预修课程: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课学期:1 课内总学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课程性质和适用专业: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的主干课程。
- 2-
2、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程中经济发展过程的基本状况和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实践对理论发展的作用和完善。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发展、历史地位、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特点及实践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研究生在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关于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一、经济学及其国民性;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观点及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的与时俱进;
四、我国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改革发展的指导理论的分化。 第二讲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迁;
二、对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课题;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对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争论和实践探索;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搞的市场经济的模式选择及实践探索;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搞的市场经济的框架(体制)设计和实践; 第四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 一、经济学说史上的分配理论; 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
四、关于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 第五讲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一、国有经济(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经济(企业)的发展 第六讲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一、调控主体——国家(政府)职能及演变 二、调控运行——国家的调控目标、政策与手段 三、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调控的演变 第七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一、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邓小平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江泽民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四、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新调整 第八讲 中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研习交流和评述(围绕“三农问题的提出、重要性、解决路径”等并结合本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中与本讲相关的问题,学生作出五千字的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各方向学生交流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交流,教师进行评述)。
- 3-
2、课程具体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章 节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合 计 三、教材
张雷声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四、参考文献
1、靳辉明、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4 2、沈越主编.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06 3、邹东涛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0408
4、邹东涛等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1
5、顾海良主编.从十四大到十六大--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刘诗白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7、林毅夫著.经济发展与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林毅夫著.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7 9、董建才主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0、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9
11、孙居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06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至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人民网
教学内容 关于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中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32 讲授 2 2 3 4 4 3 3 1 22 讨论 1 1 1 1 1 1 1 7 实验 上机 研习交流和评述 3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pecial Study On Marxist Philosophy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课学期:2 课内总学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
- 4-
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教学要求
进一步系统、深化、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研究;
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科研究的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 培养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研究、解决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和深化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导。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与智慧 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四、学术视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 一、对物质范畴的理解 二、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
三、坚持无神论世界观的时代意义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与方法论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系统理论和唯物辩证法 四、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第四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一、认识论及其历史沿革 二、实践学说及其当代发展 三、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研究 四、真理观
五、价值论基本问题研究 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第五章 唯物史观的一般问题与发展创新 一、唯物史观的功能与方法论意义 二、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
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与发展哲学 四、科学技术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社会意识、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 六、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人学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和理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