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27: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趋势 2、课程具体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讲授 7 4 5 5 5 26 讨论 1 1 1 1 2 6 实验 上机 其它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合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及其现代价值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与方法论意义 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唯物史观的一般问题与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32 三、教材

庞元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四、参考文献

1. 杨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 孙正聿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01月。 3. 张传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4. 赵甲明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07月。 5. 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6. 汪信砚: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7. 肖前、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 肖前、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 郭建宁: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10. 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11. 黄楠森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 苗力田等:西方哲学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 詹石窗:新编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4.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 吴德勤:永远的马克思——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 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王干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 赵剑英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9. 陶德麟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 石泰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1.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其现实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pecial study on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6-

预修课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开课学期:2 课内总学时:48 学 分:3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程。 2、适用学科专业

本课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各专业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必要课程。 3、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邓小平理论概述 第一节 邓小平简介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 第二讲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发展 第三节 党的思想路线与邓小平哲学思想 第三讲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步骤

第三节 推进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第四节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五节 政府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第四讲 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第一节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党的建设特点、部署和新举措 第二节 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理论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第四节 党的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第五讲 邓小平国家统一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概念、形成和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完成国家和平统一的伟大战略 第三节 “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四节 国家统一若干问题探讨 第六讲 儒学与人生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第一节 儒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二节 儒学关于人生的思想

- 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第七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第八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第九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取得的成就 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第十讲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 第一节 关于发展观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关于发展观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第四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与理论来源 第十一讲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二节 “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三节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四节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五节 从马克思主义指导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十二讲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课程具体学时分配 章 节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合 计 三、教材

教学内容 邓小平理论概述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邓小平国家统一思想研究 儒学与人生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现状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8 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讲授 3 3 4 4 3 4 3 3 3 3 3 3 40 讨论 1 1 1 1 1 1 1 1 1 1 8 实验 上机 其它 - 8-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 四、参考文献

1、石泰峰主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王东主编.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 3、顾海良主编.从十四大到十六大-----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宋士昌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张跃滨编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何继龄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人民出版社.2003

8、丰子义主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王伟光著.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0、高峰等著.社会发展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徐新编著.发展社会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12、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重庆出版社.2006 13、刘林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技文献出版社.2007 14、李君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人民出版社.2007 15、罗卫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 16、卢先福,宋福范.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人民出版社.2007 17、杨信礼.科学发展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英文译名:Selected Reading of Chinese Marxism Works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开课学期:3 课内总学时:32 学 分:2 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本课程主要通过精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的若干篇目,使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基本精神和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人代表作的概要介绍,梳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重点研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实践

- 9-

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武昌 深圳 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关于改进党的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等。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导论

一、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的研究动态与特点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重要性与意义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与其他课程关系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读 二、《反对本本主义》与《〈共产党人〉发刊词》导读 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导读 四、《实践论》、《矛盾论》导读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和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二、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第四讲 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一、《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导读 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导读 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导读 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导读

第五讲 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动力论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导读 二、《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导读 三、《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导读

第六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基本著作和重要文献选读 一、《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导读 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导读

第七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文献选读 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导读 二、《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导读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导读 第八讲 科学发展观重要文献选读 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导读

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导读

三、《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导读

-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as253mmk9o8y29wt5t6vudb8bhn000z7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