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县乡镇民营企业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步成长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发展,现在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壮大。但随着企业不断推进发展,我县乡镇民营企业管理弊端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家族式的用人机制、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术人员、企业很难实现制度化管理,往往以情代理,使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决策者集所有权一身、资金短缺融资方式缺乏。为此必须打破家族式的用人机制,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培养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用人之长、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问题 解决对策
一、引言
目前,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县的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几年萧条经济下,我县受到海外市场的冲击民营企业损失巨大,至今已有多家企业倒闭,究其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和资金链断裂造成的。
二、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县产业中私有企业GDP贡献超过90%,也就是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的为白鹤、赤城、福溪等,主导产品还是比较老成的服装、工业、机械等。
在这几年萧条经济下,我县收到国外市场的冲击,民营企业损失巨大,外贸企业大量存在没订单或者是订单少的问题,至今已有多家企业倒闭,不过这是暂时的,目前民间流动资金雄厚,在经济好转后翻身基础良好。
三、我县乡镇企业存在的不足
(一)不规范和家簇式的用人机制
由于中小企业还在发展初期,员工需求量不是很大,企业内部的主要位置,都由家庭、亲戚这些人来管理,往往出现人力资源短缺,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信任,也不管能力高低就安排在高位上,充分体现了我县乡镇民营的管理弊端。这是典型的家族式管理,不管其年不年轻,不管会不会善于管理,职位就摆在哪,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难免因孤陋寡闻而导致决策质量低下。所以当企业需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产品向“精、特、优”方向发展时,就明显暴露出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二)企业管理能力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
企业的主体决策者管理能不高,民企的主体决策者大都是农民或者就是不是这个行业出身的。因此,他们对企业的管理能不高。他们能够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自已成立
1
企业,并取得成功。但由于他们的管理能不高,并且中国的经济环境亦在不断的变化,使他们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延误商机。造成决策质量低下、失误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企业难以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往往以情代理,使制度流于形式
制度的形同虚设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一大弊端。有相当一部分民企有章程也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制度不执行,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四)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能力不高,事事一人说了算
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集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经营者行为不受任何人监督,而对所雇职员有随意的处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没有分离,使职工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职工受到无理解雇时没有自己的机构为职工说理,职工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亦无法全心全意的为企业创造利益。
(五)企业资金缺乏和融资方式缺乏
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供给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一些企业因为债务和融资问题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四、浅析乡镇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族式用人机制
首先,在观念上保留了以前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思想,认为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信任,不管其能力的高低,就把他们安排在高位上。其次,其他合作者亦希望自己家族获得更多的利益,也把自己的亲属安排进来。所以,重要位置上就都是所谓的“自己人”占据着,形成了家族管理企业。
其次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尚未成熟,家族化管理对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民营的老板外于领袖的地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由其创业经历、权威、才干和实绩所形成的。因此他们传统理念、作风、能力、经验、知识等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企业具有很强凝聚力。
(二)管理能力和高技术人才的缺乏
首先,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和家族式的用人机制,使高技术人员和管理能力出色的人员害怕自己进入企业后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使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基本上,技术人员不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而是自学徒开始作起,从老的技术人员学习各种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成为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小的方面可能胜任有余,但一遇到重要的技术难题就很可能束手无策。
其次,乡镇民营企业的工资不高,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基本上是没有的,他们害怕进入民企后没有保障。
(三)企业难以实现制度化管理,往往以情代理,使制度流于形式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使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人是业主的家族或其他合资者的家族,企业里的各种章程对一般职工是可行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些一纸空文,根本不起什么约束作用。他们在企业中漠视制度,我行我素,甚至胡作非为,而业主则碍于各种关系,不能依法办事,公事公办,以至影响企业决策的贯彻和执行。
2
(四)企业决策者在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行不强,决策权与监督权不清
我县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靠手工或简单机械操作,客观上对企业主要决策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后,就要求决策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如果企业主要决策者不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那么,民企不是裹足不前,就是不断出现失误,或者被社会淘汰。
我县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业主不仅是最高的决策者,也是最高的监督者。业主绝对不容员工对他的权利的侵犯,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不可能把重要的权利交到别人的手里,业主们始终坚信的是只有把权利全抓在自己的手里,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五)企业资金短缺,难以通过银行取得贷款,社会高利贷现象严重
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几年信贷趋紧,使得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取得贷款。除此之外,我县出现融资难的企业,小部分是自身产品缺乏定价能力,因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度增长吞噬了以前的利润,因此选择主动停产歇业。
而另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到了还贷期限未有偿还能力,于是便通过借民间高利来先还贷,然后再想办法从银行重新贷款出来。但是最后并未从银行取得贷款,因此无法偿还民间高利贷,由此最终导致破产。
五、企业改进对策
(一)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首先要求业主转变观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亲的圈子。要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目标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目标的早日实现。
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
(二)用人之长,留住人才
只有用人之长,才能维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亲者而德才兼备,自然最好,可是这种人才是很少的。现代管理区别于传统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于能否领导原来并无联系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挺进。
同时,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企业员工购买企业股份,或者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奖励企业股份,或者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现股票期权制,分散企业股份,并利用股份形成企业和员工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把我县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使我县民营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不断前进。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员工的合法利益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他们敢于放手去拼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3
企业按照员工的能力和业绩来分配其工资,就可以为企业招徕有能力的人。而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必定全心全意为企业办事。这样不仅他们个人获利,企业亦能从中获得巨额利益。各种福利制度和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智,为企业谋利益。
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乡镇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同时建立工会组织,员工的合法利益在这里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他们敢于放手去拼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四)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实行权权分离制
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专业技术知道,更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领导培训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的培训课程,要让领导感觉参加这培训“值”。
要实行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的分离制度,从而缩小因决策过失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以及因无法监督导致错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六、结语
总之,我县乡镇民营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要历经种种磨练,才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并向大企业、国际化企业发展。因此,只有改变困扰企业发展传统的、保守的、封闭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上台阶、上档次,加速民企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民企不断发展。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跨越,把台州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使我县乡镇企业在新经济浪潮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家族制与中国私营业的成长》孙早 [2] 中国台州网
[3]《台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特点》 [4]《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 》 天台县人民政府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