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6:23: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初探

作者:罗再芬

工作单位:楚雄市中大街180号鹿城小学 邮编:675000

联系电话:15887776378

【摘要】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简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某些教师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各自孤立起来,割裂开来,搞单打一的教学,不能取得互相促进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 课堂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第 1 页 共 6 页

策略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这一课时,我觉得“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这句话的“掠过”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掠过”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掠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飞过”之类的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掠过”一词写出了燕子飞行速度之快。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的准确。在学生的写作中,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语。

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学期中的课文《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在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在这一段中有一个省略号,对于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抓住这个符号,让孩子也来当当小作家,充分展开想象: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教学中抓住这一切入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想象,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第 2 页 共 6 页

策略二:阅读中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写作的练习。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

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1、读写结合,先从课文的仿写做起。 仿写是写作的一个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案例一: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先让孩子们阅读课文,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学完课文,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在写故乡的特产,尤其是写故乡的特产水果时,你会怎么写?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孩子们就写了《我爱故乡的橘子》、《我爱故乡的枇杷》等作文,效果相当好。

2、读写结合,还应为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作家就是儿童,因为他们都有无际的想象力。那么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让孩子在阅读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才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巴金老人曾说:“我会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更有感情。”阅读时孩子们融入了情感,在脑海里产生了作品中所描写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阅读体会、感受。孩子把阅读的体会感受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产生了写作的情感,这样的作文才会别具匠心比,独树一帜。 案例一:当我班的孩子学到五年级上册教材《草原》时,老舍先生描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引导孩子们在想象中朗读,读完让孩子们交流:你愉快了又和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动作行为?同学们交流之后马上练练笔。有的孩子就写了:“要是我来到这么美丽的草原上,我一定要在地上翻好几个滚,打几个倒立,直到我的劲儿都使

第 3 页 共 6 页

不出来了,我才静静地躺在草原上欣赏着白云朵朵的天空。”

3、读写结合,要勤练笔进行习作练习。

“常常做,不怕千难万阻;日日行,不怕千山万水。”勤写勤练,才能练出好的作文。只有经常动笔,反复推敲,不断探索,才能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不愿写到想写;从凑字数到文思如泉涌;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上语文课,孩子们就准备好练习本,准备随时练习写句子,写片段。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养成用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练习成篇的作文应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写作的练习方式也力求多样,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孩子兴趣入手。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全面。

策略三:改变文体

课文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改变为其它的文体。让学生加以丰富的想像,说明文可以改为童话故事,诗歌也可以成为小故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结合课文不但写出了分别时草原的美景,还大胆想象分别时蒙汉人依依不舍的言语。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将这首诗歌写成一段文章,可写瀑布之壮美,可写与诗人李白见面的交谈。有学生写道:“昨天,我在庐山驿站与大诗人李白见面了。交谈中,李白得知我也想去看看庐

第 4 页 共 6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的文档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84d5h8tfbq0zn001pbd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