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二)》 一、最佳选择题
1.氨茶碱的主要平喘机制为 A. 直接收缩支气管 B. 抑制磷酸二脂酶 C.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D.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E. 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
2. 可引起听力减退或暂时耳聋的利尿药是 A. 螺内酯 B. 呋塞米 C. 乙酰唑胺 D. 氢氯噻嗪 E. 氨苯蝶啶
3.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A. 肝炎恶化 B. 血肌酐升高 C. 急性肾衰竭
D. 纯化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E. 胰腺炎
4. 下列通过干扰蛋白质合成产生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是 A. 阿糖胞苷 B. 柔红霉素 C. 白消安 D. 他莫昔芬 E. 门冬酰胺酶
5. 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时,最重要的给药途径是 A. 结膜下注射 B. 前房内注射
C. 玻璃体腔内注射 D. 全身给药途径 E. 球后注射
二、多项选择题
6. 下述关于消毒防腐药用药监护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使用时应先清洗耳部脓液 B. 应保持耳道局部清洁 C. 应保持耳道局部干燥 D.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E. 应警惕由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7. 关于眼部局麻药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少量用药后即可发生类似过量中毒的症状 B. 一般酯类局麻药比酰胺类发生过敏反应的少 C. 使用后可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D. 用药时可先给予小剂量
E. 局麻前可给予适当巴比妥类药物,加速局麻药分解
8. 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 A. 抑制核酸生物合成
B. 直接破坏DNA结构与功能 C.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 D. 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 E. 影响激素平衡
9. 异烟肼的不良反应包括 A. 肝毒性 B. 周围神经炎 C. 肾毒性 D. 中毒性脑病 E. 耳毒性
10.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包括 A. 溃疡病 B. 骨质疏松
C. 全身性红斑狼疮
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异体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答案及解析 第1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氨茶碱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s)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的水解,提升细胞内cAMP或cGMP的浓度,并可抑制免疫和炎症细胞,用于哮喘的治疗。
第2题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呋塞米具有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呈剂量依赖性。耳毒性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变及耳蜗基底膜细胞损伤有关。肾功能不全或同时使用其他耳毒性药物,如并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较易发生耳毒性,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第3题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十分常见肝炎恶化发生率高达25%,肝炎恶化一般于停药后12周出现。常见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热、寒战、咳嗽。少见肌痛、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偶见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胰腺炎。
第4题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L-门冬酰胺酶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产生抗肿瘤作用。L-门冬酰胺是机体合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某些肿瘤细胞不能自行合成,需从细胞外摄取。L-门冬酰胺酶可将血清中的门冬酰胺水解而使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供应,生长受到抑制。
第5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细菌性眼内炎是一种急症,通常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如结膜下注射、前房内注射、玻璃体腔内注射及全身途径来给予抗菌药物。其中以玻璃体腔内注射最为重要,如果是眼科手术后引起的细菌性眼内炎,可向眼内注入万古霉素1ml/0.1g或头孢他啶2.25mg/0.1ml,2~3日后重复注射。
第6题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使用滴耳剂治疗耳部炎症时应先清洗耳部脓液,保持耳道局部清洁、干燥。对药物过敏者禁用。
第7题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局麻药过敏反应较为少见,在少量用药后立即发生类似过量中毒的症状,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及喉头水肿等症状。一般认为酯类局麻药比酰胺类发生过敏反应为多。麻醉前须询问患者及家属过敏反应史,用药时可先给予小剂量,若患者无特殊主诉和异常再给予适当剂量。另外局麻前给以适当巴比妥类药物,使局麻药分解加快。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抢救。故选ACDE。
第8题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此题选项均是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9题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异烟肼主要为肝脏毒性(轻度一过性肝损害如AST及ALT升高、黄疸等)及周围神经炎(多见于慢乙酰化者,且与剂量有明显关系),加用维生素B6虽可减少毒性反应,但也可影响疗效。肝毒性与本品的代谢产物乙酰肼有关,快乙酰化者乙酰肼在肝脏积聚增多,故易引起肝损害。其他毒性反应如兴奋、欣快感、失眠、丧失自主力、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则均属少见,视神经炎
及萎缩等严重毒性反应偶有报道。
第10题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糖皮质激素禁用于骨质疏松和溃疡病患者,引起可加重溃疡,诱发骨质疏松的产生。
相关推荐: